万维读者网 > 史海钩沉 > 正文  

他57岁来华 不要工资倒贴家产 资助70中国留学生

www.creaders.net | 2025-09-15 16:53:38  阡陌文史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他出身显赫贵族,一生未婚,57岁来中国待了40多年,不要工资、变卖家产,资助70多位中国学生留学,唯一的要求令人感动。

故事要从1976年说起。陕西西安外国语大学法语系的同学们发现,生活悄然发生了改变:

教室里出现了原汁原味的法文《世界报》;

学校公开放映《茶花女》、《三个火枪手》等原版电影,让大家看得如痴如醉;

更令人惊喜的是,系里一下子多了十几台珍贵的大型录音机。

这些改变,都源于一位神秘的新外教。影片和报纸是他从法国使馆弄来的,录音机是他自掏腰包从香港买的。

图片

而这一切,始于他上的第一堂课。当时他震惊地发现,整个法语系竟没有一台录音机,全靠老师带读,发音和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于是,他决定自己来解决。知道学校经费紧张,从执教的第二年起,他主动拒绝领取工资,将钱全部用于购买教学设备。

更令人惊叹的是,他后来甚至变卖在法国的家族资产,资助了70多名中国学生出国留学,唯一的要求是:学成后必须回来报效祖国! 他是谁?为何如此无私?

对于自己的身世,他讳莫如深。直到一次意外,他的真实背景才浮出水面。

70年代末,这位高鼻梁、大个子的外国人突然出现在彬县大佛寺,引起了有关方面的注意。当时国门初开,外国面孔罕见,公安部门立即对他进行了严格的身份核查。

“我叫让·德米尔拜尔,中文名米瑞哲,是西安外国语学院的教授。”

“你为什么来这里?”

“我热爱中国文化!” 

图片

这样的回答未能完全打消疑虑。无奈之下,米瑞哲说出了自己最不愿提及的身份:“我的表姐是戴高乐總统的纪要秘书。我对中国人民充满友好。”

一句话震惊四座。经过核查,人们才得知他的显赫家世:

他1919年生于法国贵族家庭,祖父是一战时期法国空军的缔造者,父亲是二战时期的空军總‘司令。

然而,他对军事毫无兴趣,家人也尊重他的选择。他考入格勒诺布尔大学,追随内心攻读历史。

二战爆发打破了他的学术梦。法国卷入战争后,他弃笔从戎,投身战斗。在德国的闪电战下,法国四十多天便投降,他也沦为战俘,在法西斯工厂苦熬了四年。

直到1944年诺曼底登陆,法国解放,他才重获自由。战争的残酷让他更加珍视和平,他重拾梦想,开始环游世界。

25年间,他游历了五十多个国家,学习语言和风俗。那时他未曾想到,自己最终会被一个遥远的东方古国深深吸引,并在此度过余生。

在非洲,他发现一个奇特现象:虽然西方国家也提供援助,但往往附加苛刻条件。唯独中国,自身并不富裕,却为非洲提供了大量无息’贷款和无私援助。

图片

“中国人无与伦比的善良深深吸引了我。” 他对中国产生了浓厚兴趣。 

当时中国国门未开,他只能先赴香港苦学中文。八年后,1976年,中法签订友好交流协议,法国将派遣教师赴华教学。

米瑞哲兴奋不已,立即申请,并如愿以偿,成为西安外国语学院的法语教授,并为自己起了中文名——米瑞哲。

第一堂课就让他深感震惊,于是他自费引进设备,并主动拒绝工资。

1982年,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拿到国外录取通知书,却因贫困不得不放弃。米瑞哲毅然变卖祖产资助这名学生。

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在华四十多年间,他累计资助了70多名学生出国留学,不立欠条、不签合同,唯一的要求就是:毕业后必须回国,为祖国效力! 

图片

为何如此?源于他对中国文化深沉的爱。

他20多岁起便受结肠炎困扰。年纪渐长后,病情加剧,长期输液、吃药效果甚微。没想到,原本他不甚了解的中医,几针下去就缓解了他的腹痛。这令他惊叹不已,从此对中医产生浓厚兴趣,并开始帮助中国医学留学生出国深造。

他说:“这么优秀的医学艺术,应该让全世界了解!” 他省吃俭用,不断资助学生。

即使刚做大病手术,伤口未愈,他也亲自带着曾为他诊治的骨科医生朱卫民到法国,帮忙办理复杂手续。朱医生见他捂着伤口奔波,心疼地劝道:“这事以后再说吧,我们不去了好吗?”

图片

他却说:“不要紧,我要为我的孩子们做事,这是应该的。” 

米瑞哲终身未婚,将学生和学者们都当作自己的孩子。有人问他为何不结婚,他说:“要是结了婚,我就只能爱小家;而不结婚,我就能爱大家。” 

图片

退休后,他不顾年迈,全心投入中国明代史、中医和智慧的研究。他曾花费六年多时间,完成了一篇23万字的论文,研究明代陕西地方官吏制度,填补了法国汉学界的空白,在学界引起轰动。

1997年6月18日,米瑞哲以学者身份获得中国永久居留证,成为陕西省首位获此资格的外籍专家。 

2015年,他被评为“中国好人”。遗憾的是,同年10月10日,96岁的他安详离世。直到生命最后,他仍留下光热,将遗体捐献给医学院。 

图片

有人曾问他,作为法国人,为何如此深爱中国?

他动情地说:“我自幼就喜欢中国,来到这里后,更感受到这个民族的善良与热爱和平。我深深地以成为中国的一份子而骄傲。” 

晚年,远在法国的亲人曾呼唤他回国养老,他经过深思熟虑后回答:“中国更需要我,我的根在中国。”

图片

他乐善好施,无私奉献,但所有善行都从自己牙缝中省出来,他常穿补丁衣服,吃粗茶淡饭,却挤出了奶和蜜般的奉献。

米瑞哲的一生,是一场跨越国界与文化的爱的长征。

他从法兰西的城堡走来,最终将心扎根于中国的黄土高坡。他用一生诠释了何为真正的国际主义精神——爱,没有国界;奉献,不分种族。

他并非生来就是圣人,只是选择了将巨大的善意,毫无保留地倾注给了他深爱的第二故乡。

他让我们看到,最高贵的贵族,不是源于血脉,而是源于灵魂。

种在心里的善,终会开出一片繁花。 米瑞哲虽然离开了,但他种下的善良与智慧的种子,早已在无数他曾帮助过的学生心中,枝繁叶茂,繁花似锦。

图片

END

   0


热门专题
1
美伊冲突
6
俄乌战争
11
大S
2
以伊战争
7
万维专栏
12
洛杉矶大火
3
四中全会
8
何卫东
13
叙利亚
4
中美冷战
9
AI
14
苗华被抓
5
川普
10
中共两会
15
美国大选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