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在现代社会,“被戴绿帽”几乎成了男人最大羞辱之一。但你可知道,这个耻辱象征其实有深厚的古代历史与法律根据?从古代服饰制度到元明法律规定,绿色一步步被赋予羞辱意涵,反映出中国古代社会对等级、道德与家庭荣辱的重视。
绿色在古代的“社会地位”
在中国古代,颜色不只是美感选择,更承载阶级、道德与秩序的象征意义。依照五行理论,红黄青白黑为正色,象征天地秩序;而绿色则被归为“间色”,地位低下,被认为“不纯”、“不正”。
这种色彩排序直接影响古代服饰制度。周代时,贵族穿正色、庶民穿间色,绿色自然成为低阶象征。《诗经》甚至用“绿衣黄裳”暗示身份失序,把绿色和社会不稳定联系起来。
随著历史演进,绿色的“羞辱功能”越来越明显。战国、唐代时,低贱阶层、罪犯或乞丐常被要求戴绿布或绿巾,方便官府管理。唐朝地方官甚至用“绿头巾游街示众”惩治贪官,将绿色直接与羞辱挂钩。
元代更是关键转折。《元典章》规定妓女家庭的男丁需戴青绿头巾,将家庭出身与社会地位明确标记。明代则扩大制度范围,包括伶人、艺人家庭,绿色彻底成为“耻辱制服”。
“绿帽”成了耻辱象征,其实早有历史根据。(图/翻摄自微博)
绿帽子与妻子不忠的连结
至于绿色头巾何时与“妻子不贞”连结,虽无确切文献,但学者普遍认为起于元代,定型于明清。因为娼妓家庭的男子戴绿帽成为常态,民间逐渐把“绿色帽子”与“家中女子不忠”联想在一起,最终形成今天熟悉的“被戴绿帽”说法。
“绿色帽子”与“家中女子不忠”联想在一起,最终形成今天熟悉的“被戴绿帽”说法。(图/翻摄自微博)
从色彩到文化,绿帽子的羞辱意涵
从古代礼法、社会制度,到语言文化,绿色从“不正”到“可耻”,背后折射的是中国古代对 身份、伦理与家庭荣辱 的重视。男人被戴绿帽的羞耻感,其实源远流长,不只是现代的情感象征,而是历史、法律与文化交织的产物。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北京怂了!美方搬出两件事 迫使中方达成协 |
2 | 温西现代雅居 | 在阳光与山景中,邂逅家的 |
3 | 于朦胧案牵扯两高官 传一人是蔡奇私生子 |
4 | 他赞柯克案枪手 被吊销美签 永久禁止入境 |
5 | 波兰关边界 北京倒大楣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