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史海钩沉 > 正文  

帅过明星的院士:高考近满分 88岁仍坚守一线

www.creaders.net | 2025-09-16 14:52:55  阡陌文史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他因一张被赞“帅过吴彦祖”的照片走红网络,被誉为“史上颜值最高院士”。照片中的他眼眸深邃、鼻梁高挺,五官轮廓如雕塑般精致。

然而,他最不愿提及的,恰恰是这副容貌。只因曾经,这份“帅气”让他深受其扰。

他叫王德民。

祖父王祥和是著名的外科圣手、开滦煤矿医院院长;父亲王世贵是留美医学博士,母亲则是一位精通四国语言的瑞士教师。家中的三个混血孩子,个个颜值出众。

图片

然而,西化的面孔却让他们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1946年,9岁的王德民上小学。深目高鼻的他,成了同学眼中的“异类”。大家背地里嘲笑他是“二毛子”,没人愿意和他玩。小德民的童年,底色是孤独的。

图片

加之家里从小讲英文,他的中文不好,成绩一直落后。进入北京汇文中学时,被分到了基础最差的班级。

但骨子里不服输的他,开始觉醒。不久,这个几年前还说不利索中文的孩子,竟然后来居上,逆袭成为名列前茅的学霸。

高考时,王德民成绩接近满分,却因家庭背景等原因,与清华、北大失之交臂。最终,他进入了第五志愿——北京石油学院(现中国石油大学)。

对此,他并未遗憾。这个从小便喜欢挑战的男孩说道:“我喜欢有探索性的东西。地下一千多米,看不见、摸不着,只能靠推测,这种感觉让我着迷。”

当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理由:“国家太缺油了。”

图片

当时,中国石油完全依赖进口,被扣上“贫油国”的帽子。外国专家甚至断言中国没有大油田,产出的油“还不够点灯”。辛苦进口的石油还常被检出掺杂马粪。甩掉“贫油”帽子,是当时国人最迫切的愿望。

王德民入校后奋发图强,目标明确。

随着年龄增长,他越发英俊。与儿时因外貌被排斥截然不同的是,这张帅气的面庞让他在大学里备受女生追捧,成了风云人物。许多女孩芳心暗许,主动追求者甚多。

可王德民一心只想专注学业。为此,他立下两条“严规”:一、婚后没时间陪女生逛公园;二、不能打扰他看书。

此言一出,果然“劝退”众多追求者。就这样,王德民在大学期间将宝贵的时间全部投入学业。

毕业前夕,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在东北松辽平原发现了大油田!

学子们欢呼雀跃,敲锣打鼓,奔走相告:“出油了!”王德民也激动万分。

当时,成绩优异的他面临选择:留校工作,或前往艰苦的松辽油田。母亲希望他留在北京。然而,王德民却毅然放弃了令人艳羡的留校机会,主动请缨北上。

这座油田因于国庆十周年之际被发现,故得名“大庆”。五湖四海的石油人汇聚于此,在这片荒原上奋斗,后来才有了大庆市。

但当王德民风尘仆仆抵达时,却未被分到科研单位,而是被派往基层,承担最艰苦的试井工作。

住的是牛棚,照明靠烧原油,浓烟常把他熏得满身漆黑,夜里只能看见一口白牙。白天,他要和工人们一起,徒手十几次拉动三百斤重的绞车。

图片

比条件更艰苦的,是试井效果不佳,误差大使开采率极低。王德民大胆推测:国外的方法可能不适用于中国油田,必须找到自己的方法。

于是,他争分夺秒:白天劳作,夜晚查文献搞研究,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

1961年除夕,单位想方设法搞来了面包和肉馅,大家欢天喜地包饺子。王德民却舍不得时间,索性将半斤面团擀成一张大皮,把馅全包进去,做了两个“巨无霸”饺子,吃完便又钻回了办公室。

功夫不负有心人。废寝忘食100多天后,王德民成功推导出油井压力计算公式——“松辽法”,其精确度比国际通用的“赫诺法”高出两倍!

那年,大庆油田首次实现对世界先进水平的超越。刚毕业半年的24岁青年王德民,一夜之间震惊中外。

面对赞誉,他说:“干一件事,喜欢与否,效率天差地别。你喜欢,吃饭、走路、睡觉都想它,梦里都是它……”

图片

他只有一个目标——守护好大庆这个世界级油田。这份使命感,驱动他不断前行。

两年后,周总理在工作报告中宣布:中国石油已基本自给!每个石油人都倍感自豪。王德民心潮澎湃,但他知道,前路挑战依旧。

王德民被破格提拔为技术员。事业进步的同时,他也收获了爱情,遇到了那位理解并接受他“没时间陪伴”的姑娘——王日英。

她在采油指挥部负责统计、整理油田压力资料。两人携手步入婚姻殿堂,把简单日子过得幸福绵长。王日英无条件支持丈夫,让他心无旁骛投身科研。

图片

王德民继续深耕。虽然国家摘掉了“贫油”帽,但70%以上石油仍需进口,缺油状况依然严峻。他带领团队攻克一道道难关。

埋头实验室时,同事发现他嘴角常沾着白色和黑色粉末。后来才知,他为节省烧水时间,竟干吃母亲寄来的奶粉和咖啡!

1980年,王德民团队开发的“限流压裂法”,使大庆油田增产原油数千万吨,相当于再找到一个新油田。美国石油专家考察后由衷佩服:“美国人没做到的,你们中国人做到了!”

图片

他将大庆油田的采收率提升至接近60%,远高于当时世界平均30%的水平。

王德名扬国际,西方多国伸出橄榄枝,许以优厚待遇邀他前往,但他都婉言谢绝:

“我的工资不高,但足够生活。能让我施展才华的地方,只有中国。”

他曾说:“不是我选择了石油,是石油选择了我。”而他此生,从未辜负这份选择。

图片

即便年至耄耋,他仍在与时间赛跑,坚守科研一线。在他心中,科研是一场永无终点的马拉松。

他每天工作12小时,每周七天,脑中唯有科研。“我的想法很简单:多采油,多产油,别无他求!”

1996年,王德民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16年,国际小行星中心将第210231号小行星命名为“王德民星”。

然而于他而言,人生的“高光”,从不在于万众瞩目的荣耀,而源于内心为国奉献的满足!

图片

王德民院士的一生,是一部将个人价值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壮丽史诗。

他从孤独中走来,在偏见中觉醒,于荒原上建功,最终闪耀于世界科学之林。

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最极致的浪漫,是将毕生献给祖国最需要的事业;最深沉的热爱,是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与创新。

他的颜值,是父母赠予的礼物;而他灵魂的璀璨,才是自己用一生修为点燃的不灭星光。

颜值终会随岁月流逝,而倾注于国业的智慧与忠诚,却能与日月同辉,共星辰永耀!

图片

END

   0


热门专题
1
美伊冲突
6
俄乌战争
11
大S
2
以伊战争
7
万维专栏
12
洛杉矶大火
3
四中全会
8
何卫东
13
叙利亚
4
中美冷战
9
AI
14
苗华被抓
5
川普
10
中共两会
15
美国大选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