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史海钩沉 > 正文  

古代君主追求长生,到底为了啥?

www.creaders.net | 2025-09-21 15:39:23  循迹晓讲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最近这些年,随着咱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怎么养生,怎么活得健康长寿成了大家讨论的话题。不说普通人,就连欧美那些超级富豪,都有自己一套延年益寿的办法。这位今天打补脑针,那个明天换血换细胞,花样多了去了。不过,关于怎么养生,怎么延长自己的寿命。大部分人已经基本达成了共识,比起烧香拜佛,炼丹吃药,说到底还得仰仗现代科学,听正经的专业人士建议才管用。

当然了,追求延年益寿的也不只有现代人。古人一样追求,而且古人想的更大,不仅要延寿,还想要长生不老。那么,为了达到长寿这个目的,古人又干了些什么事?今天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在古代,尤其是科学理论没影的时代,怎么延寿完全就是一门玄学,谁也说不清楚长寿的基础在哪,人的寿命靠什么延续。所以诞生出来的往往都不是什么正经理论,大多是邪门歪道。而在这些邪门歪道里,最有名最为人所知的,就是用各种偏方加到火里炼成所谓的仙丹妙药。当时的人们相信,吃下这些就能长生不老,这套续命延寿的理论流传了两千多年。之所以能流传如此之久,很大程度上在于“丹药”对于当事人来说省事,只要从别人那搞来现成的药,自己吃下去,就能长生不老。

当然,丹药也就蒙那些想长生不老想疯的,很多人对这套不太感冒。早在《韩非子》里,就有这么一则讽刺长生不老药的故事,有人想给楚王献上长生不老药以求赏赐,当时的门官正拿着药往里走,旁边的中射士,也就是楚王的近侍给人拦了下来,问道,“这玩意能吃么?”,门官也没多想,就回了一句,“能吃”。结果近侍一把抢过长生不老药自己吃了。这头楚王还等着吃药,一听给近侍半路截胡了,怒不可遏,就要宰了近侍。这位近侍倒是不紧张,抛出来一连串理由,说第一,门官说能吃,那我就吃了,要问罪也得问门官的罪;第二,进献的是不死之药,我吃了,您给我杀了,那说明这药就是死药,谁吃谁死,那这进献药的人分明是欺骗大王。您要是杀了我,就是昭告天下,您被人蒙了,那岂不是丢人丢大了。楚王一琢磨,好像是这么个理,最后也就没再治这个近侍的罪。其实韩非子这则故事,基本就是拐着弯骂当时已经初露苗头的炼丹,你们这帮想找长生不老药的,脑袋都是被驴踢过,拐不过弯的。

图片

◇ 图为王丹虎墓出土的红色丹药

但即使如此,依然有不少帝王执着于追寻长生不老药,最有名的就是秦始皇,最开始秦始皇还想自己坐船到海上寻找仙山,求长生不老药,结果海上风大浪急,秦始皇晕船受不了就放弃了。这时候蹦出来一个方士徐福,号称见过仙山,从秦始皇这蒙钱蒙人,最后带着几千童男童女,出海后再无音讯。秦始皇自然也没等到他梦寐以求的长生不老药,最终病死在沙丘。

图片

◇ 图为“尕日塘秦刻石”,上面的文字大意是:秦始皇派五大夫翳率方技家去昆仑采药

按理说,有了秦始皇这个案例,后世皇帝应该会吸取教训,不走这条路。但事实证明,长生不老对人的诱惑太大了,大到有的皇帝把一切事实和历史教训都抛诸脑后。即使如唐太宗李世民这样英明神武的皇帝,到晚年依然会走上这条歪路。

虽然唐太宗本人带兵打仗是一把好手,但是在教育子女这方面太宗很明显不太行,先是他的第五子齐王李祐谋反,后面又有太子李承乾与大臣合谋夺位,废了太子,还有四儿子李泰试图夺嫡。最后好不容易立九儿子李治为太子,太宗又觉得李治过于软弱,当不好皇帝。种种糟心事和顾虑之下,太宗追求长生不老,自己永坐帝位的想法越来越强烈。在太宗晚年,开始遍寻国内的长生偏方,并且根据偏方炼丹。也不知道是手下有意为之,还是太宗运气好,吃了这么多土法炼出来的丹药,太宗也没吃出什么问题。

图片

◇ 图为唐太宗画像

照理说,一般人到这就应该明白过来,所谓长生不老丹就是扯淡,不会有什么效果。但是太宗已经魔怔了,他觉得是自己吃的丹药不够好,得找更高水平的人物给自己炼丹。

贞观二十一年,也就是公元647年,王玄策带兵大破中天竺,碰到一个天竺高人,自称懂长生不老之术,已经活了200岁。王玄策不敢怠慢,立刻把人带到长安,介绍给太宗。太宗大喜,国产的丹药不好用,那就指望这个印度神药,立刻命这位天竺高人为他炼制丹药。历经两年,在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丹药炼成,为了确保有效,太宗还特意移驾终南山翠微宫,祈愿神仙保佑自己的长生事业顺利。结果天竺高人下料下太狠了,太宗吃完丹药以后立刻重病卧床,不久便暴毙在翠微宫里。

图片

◇ 图为梁武帝萧衍画像

不过,话又说回来,中国历史上也不是没有真长寿的皇帝,比如梁武帝萧衍就是其中一位,他按虚岁算活了得有八十六岁。为啥他能活这么久?首先来说,这位从来不暴饮暴食,每天雷打不动就吃一顿饭。其次,饮食习惯非常健康,从不吃大鱼大肉,主食就吃一些粗粮和蔬菜。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这是非常健康的饮食模式。萧衍天天白菜炖豆腐这么吃,这就从根儿上减少了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再一个,萧衍不喝酒。酒这东西,少喝一点也就算了,要是长期喝,你身体再棒,代谢能力再好,也会引发各种身体上的毛病。弄不好就是肝癌。另外,史书中评价萧衍,用了四个字:“六艺备闲”,就是说梁武帝本人兴趣爱好十分广泛,没事就弹弹琴玩玩音乐,下下棋,写写字。甚至骑射弓马都玩得特别溜,这些爱好都对一个人身心健康有重要作用。

最后,他的长寿还和他晚年的爱好信佛有很大关系。甚至进一步讲,信佛已经不足以形容了,得叫佞佛。在萧衍50多岁的时候,第一次接触佛教,从此便沉迷其中无法自拔。在63岁的时候,萧衍第一次舍身出家,尽管三天后就还俗回来,继续当他的皇帝。但从此出家就成了萧衍的一套手段,此后他三次出家,每次都是朝中群臣凑出大量钱财捐给寺庙,以此赎回皇帝陛下。之所以说萧衍长寿和这个有关,试想一下,一个人可以不顾政事,每天跑去念佛,那心里的压力就没这么大了,你一不搞什么声色犬马这些伤身体的事,每天早睡早起,

二来不问政事不工作,起来就是念念佛经拜拜佛,身体自然是有健康保证了。

图片

◇ 图为侯景画像

但萧衍这种长寿,代价也是非常高昂的,大量钱财被捐给寺庙,按照当时的记录,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和尚肥了,朝廷可就穷了,再加上萧衍天天只管念经不管政治,南梁的情况可以说是每况愈下。最后区区一个北朝叛将侯景,就带兵打的整个南梁朝廷人仰马翻,首都建康也被侯景围困。在攻陷建康后,侯景的人马随意进出皇宫,萧衍见了很奇怪,就问左右侍从,侍从说这是侯丞相的兵。萧衍非常生气地骂道:“什么丞相,不就是侯景这玩意吗?”侯景一听,你这老头,城都被我打下来了还嘴硬,于是派人监视萧衍,并且削减了萧衍的饮食。最后,八十多的萧衍被困得口苦干渴,喊话要蜂蜜水也没人理,在饥渴交加之下气急攻心气死了。萧衍是活了80多岁,甚至能在中国历代皇帝里排到第二,最后落得这样的结局,也算是他自作自受。

说起来,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那必然是乾隆帝。按虚岁算活了八十九岁,这位别说在古代,放在现代也是长寿老人了,起码也能领25年退休金。而说起乾隆的长寿,其中有诸多因素。现在一些什么所谓的养生药材,还有中医,都喜欢吹捧乾隆长寿和吃中药养生有关,天天拿各种药方往乾隆这贴,这是乾隆吃的那是乾隆吃的,好像乾隆吃了他们的方子才长寿一样,其实都是扯淡。古代帝王哪个不是各种名贵药材养活着,中医要真有用,那古代这些皇帝们,那寿命还不个个赛王八,人人超乌龟?

图片

◇ 图为乾隆画像

乾隆的长寿还是和他的基因相关,首先乾隆爷爷康熙,活了六十八,这数字在皇帝里算高寿的。尽管他爹雍正天天忙于政事,五十八就给自己累死了,但是乾隆他妈可非同一般,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超长待机,一直活了八十有六,是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太后。有这长寿基因在,乾隆活得久就有基础。

图片

◇ 图为孝圣宪皇后(1692年1月12日—1777年3月2日),索和济巴颜系钮祜禄氏,本为满洲镶白旗人,后抬入满洲镶黄旗。雍正帝之贵妃,乾隆帝之生母,乾隆朝尊为圣母皇太后

其次还有一个,对乾隆来说,他接手的江山是个好的不能再好的摊子,他爷爷康熙灭鳌拜,平三藩,收明郑,该稳定的都给他稳住了。他爹苦心经营十几年,到他手上,已经是一个兵强马壮,国富力强的王朝。所以乾隆不需要多大压力去经营这个摊子,他只需要查漏补缺就完了。而且乾隆非常懂得分散压力,他只管出想法,具体怎么实现他不去想,交给下面人自己琢磨去。为什么在乾隆一朝和珅最受宠,还不是因为和珅能揣摩明白乾隆心思,怎么处理这些大小事务。所以,和珅多少算是个大清常务副皇帝,起码皇帝的工作压力都在他这扛着。而解放出来的乾隆自然可以优哉游哉地下江南,游山玩水。同时乾隆也不是只会舞文弄墨,平常一样注重锻炼,动不动就外出搞围猎,骑马拉弓。

图片

◇ 图为晚年的乾隆皇帝

图片

◇ 图为英国使团速写图中的马戛尔尼觐见乾隆皇帝场景

有了长寿基因基础,再加上这样的生活状态与精神状态下,乾隆自然得以长寿。在乾隆八十大寿的时候,会见了英国大使马戛尔尼。乾隆的状态给马戛尔尼吓了一跳,在他的记录里写到:乾隆皇帝动作敏捷,举止优雅,经常面带微笑,脸上没有衰老的痕迹。虽然已经80岁,但看起来更像是不超过60岁的人。

但话又说回来,就跟萧衍一样,乾隆的长寿也是有代价的,乾隆活得越久,就越消耗两代人的储积,六下江南,十全武功,这花的可都是大笔的真金白银。还是马戛尔尼使团,他们不远万里来觐见乾隆,这一路上的实际情况也都被记录下来。在乾隆爷眼里,当时的大清那是前无古人的盛世,可在这些洋人眼里,大清 “遍地都充斥着贫困”,“老百姓们穷的叮当响,衣衫褴褛甚至裸体”,“军队也像要饭的一样,穿的破破烂烂”,洋人们吃不完扔掉的食物都被大清百姓抢着吃。到了乾隆晚年,大大小小的民变起义那更是此起彼伏。对活在乾隆朝的老百姓来说,弘历活得越久,自己是越倒霉。而乾隆在政治上的任性也给后来人挖了一个大坑。从他死后开始,大清的衰落已经不可避免。

图片

◇ 图为德川家康

相较于乾隆,自己长寿给一个朝代造进去。中国隔壁的日本倒是有一位,不仅长寿,还依仗着自己的长寿奠定了一个朝代的,他就是江户幕府的开创者德川家康。在日本战国时期,成年男性的平均寿命也就是四十岁的水平,德川家康活了七十五岁,寿命远超同时期的日本大名。也正是凭借着这个优势,德川家康熬死了曾经和他大眼瞪小眼的丰臣秀吉。最后灭了丰臣家,掌握了全日本。

图片

◇ 图为日本影视剧中德川家康狩猎场景

而对于如何才能长寿,德川家康也有一套自己的心得。首先就是锻炼一个好身板,作为武家,骑马挥刀自然不必多说。德川家康也和乾隆一样,喜好狩猎,尤其喜好鹰狩,就是用专门受过训练的鹰,发出到野外,人骑着马跟在后面,人鹰配合狩猎各种动物。其次,德川家康在饮食上非常克制,当时的武士大名,尤其是领地产出比较富足的大名,都喜欢吃得很奢华,以此显示自己的地位。但德川家康作为天下人,反而吃饭非常克制,当时的日本人以吃白米为上等,甚至将白米称为“银舍利”,只有高级武士才吃得起白米。

图片

◇ 图为日本影视剧中德川家康吃饭场景

当时德川家康的领地已经有250多万石,就算全家老小一天八顿都吃白米饭,吃一碗倒一碗,对他这种大大名来说也不过眨眨眼的事,但德川家康却坚持吃麦饭喝味增汤,副食就是腌菜和鱼干。从当时的人角度看,家康已经不止是简朴了,简直可以说吝啬,但是从现代科学来看,他的饮食反而是健康的一大基础。而且家康吃饭还讲究细嚼慢咽,甚至有传,他立下的规矩里要求子孙吃饭一口必须嚼20下,这都是现代提倡的健康理念。

关于家康的长寿,还有个好玩的事儿,德川家康手下有个他非常信赖的大和尚,法号南光坊天海。这天海和尚的寿命非常长,活到了107岁,到德川家康的孙子德川家光在位的时候才死。德川家康晚年经常找天海讨论长寿的话题,有一回,天海建议家康松弛,家康一时不懂是指什么松弛。天海补充说,男人的下面得松弛。那意思就是,你要想活得久,就对床上那点事儿别那么上心。不过从后面来看家康也没松弛到哪去,晚年一样热衷于娶年轻侧室,甚至六十岁以后还能给侧室整怀孕了。家康的幼子,后来继承水户藩,开拓水户德川家的德川赖房,就是家康六十岁的时候要的。在咱们看来,实在是不可思议,谁来都得感慨一句老当益壮,宝刀未老。

其实古代这些帝王对长寿的追求,不难发现,其实所谓延寿,并没有多难。饮食注意健康,日常多锻炼锻炼,最重要的是,别给自己找不自在,保持心情舒畅。在这之外,还去求什么仙丹妙药,邪门歪道来寻求长生,这纯粹是老寿星吃砒霜——活腻歪了。

这点道理咱们现代人都明白,但看这些古代皇帝,不管是秦皇汉武,还是唐宗宋祖,甚至到了明清这两朝,他们中的很多人还是沉迷丹药这套。有人就说了,这玩意盛行了上千年,身边也有不少人吃丹药吃挂了。那为何古代这些君王还对炼丹吃药,走歪门邪道这么痴迷?在我那里,有下面几个原因:一,他们掌握了最高权力,这种“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下唯我独尊”的感觉,实在是太有诱惑力了。如此一来,对于权力的痴迷,让这些寿命有限的皇帝开始渴望打破自然规律,生死循环。希望通过仙丹,神药让自己长生,好继续掌控王朝命运,维持自己的权力和地位;二,丹药偏方已经成了这些人的信仰,西方有个学者就提出一个“信仰保护带”的理论,大概意思就是,当一群人有了一个信仰,这信仰对于这帮信徒来说,就是一个很难改变的硬核,他们往往不会对自己的信仰产生怀疑,而是自己主动修正信仰周边的保护带。打个比方,比方说张三就信吃丹药能治病去疴,长生不老。你告诉他,自己见到吃这玩意的人,要么死了,要么残了。听了这些,张三开始给自己的信仰找补,就说这些人吃药的方式不对,丹药的原材料不纯,吃药的人是下三滥等等。千言万语一句话,不是丹药的问题,是别的方面问题。这就是所谓信仰保护带;最后,在理论上,这些皇帝都拥有无限的资源,可以轻易调动普天之下的人力、物力寻找长生的法子。在这些人眼里,自己尝试长生的成本可以忽略不计,而一旦找到长生的办法,这收益是远大于付出的代价。这种“成本和收益”上的错觉,让这些个皇帝愿意前赴后继的投入大量资源追求长生。

这么看来,大多数帝王一旦走向了追求长生不老的路,于国于民其实都是灾难。他们为了自己能“再活五百年”,最终只会透支国力,带来巨大的灾难。

   0


热门专题
1
美伊冲突
6
俄乌战争
11
大S
2
以伊战争
7
万维专栏
12
洛杉矶大火
3
四中全会
8
何卫东
13
叙利亚
4
中美冷战
9
AI
14
苗华被抓
5
川普
10
中共两会
15
美国大选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