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史海钩沉 > 正文  

在位3年,影响300年

www.creaders.net | 2025-09-25 14:48:30  历史其实挺有趣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郭威其人,并不残暴,五代时期那一套重典治民的手段,他也从来都不提倡。

后周之前的后汉,它的法律是非常残酷的,残酷到什么程度,如果你是后汉的百姓,你盗窃了一文钱,抓到后无需审判,直接处死,可见像史弘肇那样的酷吏比比皆是。

后汉朝廷还特别擅长瓜蔓抄,动不动就会牵连亲戚,株连九族。

惩处和罪行在后汉完全不成比例,法律失去了公正性,变成了纯粹的恐怖统治,郭威把这些残酷的法律一律叫停,他自己设置了一套惩处等级制度,根据罪行的轻重来进行量刑,郭威还限制了株连制度,大部分的犯罪只追究犯罪者本人的责任,这大大缩小了打击面,既安抚了人心,又体现了法律的针对性和人道主义精神。

包括前朝的一些弊政滥法,比如后汉朝廷规定,民间不许制造酒曲,不许私自酿酒,如果百姓敢于买卖,无论多少,一律处死。

在这一点上,郭威就做了调整,放宽了限制,规定只有制造到一定数量的酒水才会受到惩处。

又比如,后汉朝廷还不允许百姓们买卖牛皮,私自买卖,只要超过一寸就要杀头,郭威全面取消了这个禁令,取而代之的是,只需要在买卖牛皮的时候交一点点的税就可以了。

郭威的这些法律改革,在五代那个法律残酷,重典治民,刑罚酷烈的时代背景下,是非常可贵和突出的,它体现出了周太祖是一个务实,开明,体恤民情的统治者。

开国皇帝缓和了社会矛盾,恢复了经济活力,奠定了统治基础,甚至还影响了后世律法,他的法律思想和实践也被后来的北宋继承发展。

从公元951年开创帝业,到公元954年驾崩,郭威的实际统治时间只有三年。

在这三年的时间里,郭威精确的抓住了国家积弊的核心,并且进行了高强度,高效率的改革,以其个人品格和政治智慧,极大的扭转了五代时期的暴戾之气,重新点燃了人们对“明君”和“治世”的期望。

善政不在久,因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今天的河南省新郑郭店镇高家村,有一片陵地。

这片陵地啊,北边高,南边低,东边有一道土岭,西边也有一道土岭,陵墓前只有墓碑一座,除此之外,几乎再无陈设。

视野所及,没有任何围栏,装饰或建筑,唯有雨幕中辽阔的田野向四面八方延伸,直至消失在朦胧的地平线上,以及远处几棵歪斜的树影在雨中模糊成灰绿的斑点。

这样一片陵地,墓地,任谁经过都不会额外看一眼,所以也很难让人相信,这竟然是后周开国皇帝郭威的嵩陵。

嵩丘残照里,石马卧秋风。

当年铁衣曾破,十国锁烟烽。

试问营丘故垒,谁忆澶渊旧事,霸业总成空。

唯有旧时月,犹照柏森森。

苔碑冷,樵苏断,鹧鸪鸣。

兴亡过眼,何处遗镞认前踪。

休说梁唐晋汉,且看霜松雪竹,云外起孤鸿。

一酹泉下土,万古水朝东。

不是后周没钱,不是郭威吝啬,是这位皇帝在临死之前特别交代,他的丧事一切从简,要普通的不能再普通...

秦始皇陵,汉陵,唐陵,明十三陵,清陵,无一不是耗费巨资,陪葬珍宝无数。

皇帝执着于对自己的陵寝如此铺张浪费,如此花费钱财,其目的无非就是两个,第一,他们相信人死后将会前往新的世界,所以他们要将生前的财富带走。

第二,他们要建造出这样引人注目的建筑物,让后来的人们永远的铭记和爱戴他们。

郭威没有这样做,他偏偏用一座堪称简陋,几乎看不到的陵墓,却让自己在历史长河中变得无比清晰和伟岸——太祖的身骨,已经归于自然,但他的功业,无需刻意,早已留于史册。

郭威曾经有两个儿子,一个叫郭青哥,一个叫做郭意哥,那为什么说曾经呢,因为郭威起兵造反的时候,刘承祐已经把他这俩儿子都给杀了。

在没有儿子继承皇位的情况下,郭威选择了把皇位传给侄子,也就是柴荣。

柴荣,后梁贞明七年出生,出生地是邢台市的隆尧县。

柴家在当地是大族,柴荣的祖父柴翁,父亲柴守礼都是乡绅富豪,家里很有钱,不过命运就是喜欢捉弄人,祖上都富了好几代了,偏偏到柴荣这一代,家道中落,门祚衰薄,柴荣出生之后,柴家混的连饭都吃不起了,柴荣难以过活,只好投奔了自己的姑母。

图片(英雄少年 柴荣)

她这个姑母的丈夫,正是郭威。

柴荣是个谨慎老实的孩子,当然他虽然老实,但不木讷,反而很聪明,投奔到了姑母家中,他很受郭威的喜爱。

天下大乱,郭威也是底层出身,家里也不富裕,为了补贴家用,柴荣经常离家经商,往返于江陵等地,主要工作是卖茶叶。

在这个过程中,柴荣还学会了骑射本领,闲暇时间他还读书识字,读了很多的史书,以及黄老学说的书籍。

我们看一下柴荣青少年时期的这段经历,这对理解他成年之后成为了一个什么样的人,有很大的帮助。

江陵就是湖北荆州,这是当时南方重要的茶叶集散地和贸易中心,柴荣经商,他就要熟悉商品的流通,贸易的运作,区域经济的差异化,这会让他拥有经济头脑。

经商的过程中,他又不得不长期在民间生活,和社会各阶级打交道,他就会了解到民间的疾苦和吏治的得失,这和那些足不沾泥,衣不粘尘的上流社会子弟所接触到的生活是截然不同的。

柴荣还学习武艺,说明他明白在乱世,武力是安身立命之本,他没有纯粹的为商人的身份而服务,而是有意识的锻炼自己的军事技能,并且他还不是单纯的练武,他还读书,还读史书,说明他能以史为鉴,能汲取前朝兴衰的经验教训。

在工作中,他能开拓自己的眼界,在学习中,他能增长自己的见识。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一个人在任何时间,任何情况,任何处境下都拥有这样积极向上的心态,那么等到机会来临的时候,他就一定抓得住。

成年之后,柴荣选择了跟着郭威一起,投身军旅,那他长期以来积累的知识技能,就注定了他不会是一个普通的兵卒。

我们也必须要承认,柴荣毕竟是郭威的侄子,这一层关系是他一切政治生涯的基础,凭借这层关系,郭威在后汉得到晋升,那么郭威自然的就会提拔柴荣。

后汉年间,柴荣获得了一些军事职务,比如左监门卫大将军,天雄牙内指挥使,这是郭威军事集团中非常重要的任命,重用柴荣,不仅仅是因为郭威和柴荣的亲戚关系,更因为郭威确认可柴荣的能力,郭威起兵攻打开封的时候,邺都后方的留守工作,就是柴荣负责的。

后周建立之后,柴荣迎来了真正的人生转折,这种转折不仅仅因为姑父成了开国皇帝,更因为残酷的战争使郭威失去了所有男性继承人,柴荣一下子就从内侄变成了养子,变成了皇位唯一可选的继承者。

在真正接班做皇帝之前,柴荣还有过一份在澶州做刺史的工作。

他这个刺史工作,干的也是出奇的好,为官清廉,整肃地方,澶州经过他的治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社会情况大大改观。

这说明什么?这说明柴荣他就不是一个纯粹的武夫,他拥有文治的能力。

我们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郭威就是把柴荣当做继承人来培养的,而且也培养的很好,郭威完全可以放心的把江山交给他。

图片(政治对手 王峻)

但在完成身份阶级的跨越,承担后周江山的重任之前,柴荣还需要面对他政治生涯中一个强劲对手,这个人,就是后周的宰相,王峻。

王峻,字秀峰,河南安阳人,是五代时期的老人了,几乎是和不倒翁冯道一个类型的,有关他的政治活动,从后梁年间就开始了。

这位老兄历经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一生跟过的主公数不胜数,人生际遇可以用颠沛流离四个字来形容。

冯道也是历经乱世,那冯道为什么代代都是重臣,每朝都做大官呢?别的不说,冯道个人还是有能力的,人家有特长。

王峻也有特长,但是他的特长,在乱世里几乎用不到。

他什么特长?

《旧五代史·卷一百三十·列传十》:父丰,本郡乐营使。峻幼慧黠善歌。

他不擅长经济,不擅长制度建设,不擅长辅佐君王,不擅长出谋划策,唯一擅长的,就有一副好嗓子,唱歌很好听。

唱歌好听的人才,估计也就只有李存勖用得到了。

可就是这么一个人,在后周朝廷时来运转,挂印拜相,逐步成为了柴荣的政治对手,甚至对郭威的皇权都起到了不小的压制,也因为他,五代十国时期诞生了罕见的君权,相权,储权之间的三角斗争,当然,勾心斗角,枭鸾并栖的故事,那将会是下一篇的内容了...

   0


热门专题
1
美伊冲突
6
俄乌战争
11
大S
2
以伊战争
7
万维专栏
12
洛杉矶大火
3
四中全会
8
何卫东
13
叙利亚
4
中美冷战
9
AI
14
苗华被抓
5
川普
10
中共两会
15
美国大选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