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史海钩沉 > 正文  

蒋介石如何保住金门

www.creaders.net | 2025-10-04 19:44:47  大纪元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1958年8月23日,夕阳西斜,金门岛笼罩在一片宁静中。下午5点半,有的人在吃晚饭,有的人吃完晚饭在外面乘凉、散步、打篮球。

突然,一声巨响划破天际,紧接着,炮弹如暴雨般倾泻而下!近三万发炮弹射向面积只有150平方公里的金门,火光冲天,尘土飞扬。毫无准备的人四散奔逃,寻找掩体,尖叫声、爆炸声交织成末日的交响曲。金门,这个弹丸之地,瞬间陷入炼狱。

这就是金门炮战,台湾称“八二三炮战”,一场震惊世界的海岛争夺战。它不仅改变了金门的命运,更在冷战的高峰期掀起惊涛骇浪。这场战争为何爆发?共军为何未能攻下金门?今天,让我们揭开这段尘封的历史,走进那段炮火与信念交织的岁月。

斩首行动的阴影

金门,国军的海上前哨,孤悬于台湾海峡,距离台湾本岛两百多公里,距离大陆厦门不足十公里。对中共而言,它是眼中钉、肉中刺。1949年,中共试图一举拿下金门,却铩羽而归。九年后的1958年,他们卷土重来,决心以雷霆之势拔除这颗钉子。

共军炮弹落下的时间和地点显然都经过精心策划。当时岛上国军三位副司令刚进入一家水上餐厅不久,炮弹就密集地砸向他们所在的地区。

爆炸声震耳欲聋,火光吞噬一切。三位副司令当场阵亡,参谋长身受重伤,甚至连国防部长也受了重伤。国军指挥链瞬间瘫痪,金门如同一艘失去舵手的战舰,在风暴中摇摇欲坠。

共军的“斩首行动”为何如此精准?因为岛上早已布满他们的眼线。间谍化身渔民、商人,刺探国军布防。他们的眼睛无处不在,记录着雷达站的位置、炮兵阵地的坐标,甚至国军将领的行踪。

就在共军发动炮击的同时,金门岛上许多地方都升起了信号弹。

国军的指挥中心、雷达站、机场跑道、港口舰船,尽数成为炮火的靶子。通讯系统被切断,金门陷入孤立无援的黑暗。

海上的“狼群”

如果说陆上的炮火是共军的铁拳,那么海上的“狼群”战术则是他们的利刃。夜色中,一群看似普通的渔船在金门附近海域游弋,船上渔民哼着小调,鱼篓堆满甲板。但这些渔船并非渔船,而是伪装的武装船只,装备着无后座力炮和重机枪。而在渔船的掩护下,鱼雷快艇如幽灵般潜伏,伺机而动。

国军舰艇毫无防备。突然,渔船四散开来,露出藏在中央的快艇。鱼雷破浪而出,带着死亡的低啸,直扑国军舰艇。一艘满载近千名伤兵和居民的坦克登陆舰猝不及防,中了两枚鱼雷。爆炸的火光照亮夜空,巨舰在悲鸣中缓缓沉没,哀嚎声响彻海面。

共军的“狼群”战术如同一场精心编排的海上伏击,接连击沉多艘国军舰艇。金门的海上防线摇摇欲坠,补给线岌岌可危。

美国的抉择

炮战爆发,台北震动。蒋介石第一时间向美国求援,语气斩钉截铁:“金门寸土不让,哪怕战至最后一兵一卒!”然而,1954年签署的《美中互防条约》只保障台湾和澎湖的安全,金门并不在列。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犹豫了:一个小岛,值得冒险与中共开战吗?

第七舰队紧急驶向台湾海峡,但美军态度暧昧,只愿为国军护航和运补,不愿直接卷入冲突。美方甚至通过国务卿杜勒斯传话,建议蒋介石放弃金门和马祖,集中兵力守卫台湾。这番话如一盆冷水,浇在蒋介石心头。

蒋介石亲自回应:“金门是反共堡垒,绝不撤守!”他将金门比作西柏林,誓言以血肉之躯捍卫这座岛屿。1958年10月1日,台北总统官邸灯火通明,蒋介石面对中外记者,掷地有声:“金门不仅是中华民国的前哨,更是自由世界对抗暴政的象征。战至一兵一卒,我无怨无悔!”

他的演讲如惊雷,传遍全球。西方媒体纷纷报道,美国民众开始关注这座遥远小岛的命运。冷战格局下,金门炮战成为焦点:美国会出兵吗?苏联会如何反应?一场局部冲突,牵动着世界神经。

最终,迫于压力,艾森豪威尔调整策略,加大对国军的援助。美军提供八吋榴弹炮,射程远、威力大,国军士气大振。杜勒斯亲访台北,与蒋介石发表《中美联合公报》,重申对中华民国的支持。美方更以外交渠道警告中共:若战事升级,不惜动用核武。共军攻势受阻,毛泽东不得不重新盘算。

“硫磺岛”模式的防御工程

1958年8月23日至10月5日,中共军队在44天内,向金门群岛发射近48万颗炮弹,平均每平方公里承受3,000多发炮火。岛上满目疮痍,村庄化为废墟。国军和居民如何在如此猛烈的炮火下生存?

答案藏在山的深处。早在炮战前,国军便将整座山掏空,修建了迷宫般的防御工事。山洞里,士兵和居民挤在一起,头顶是轰鸣的炮声,心中是不屈的信念。这些工事的设计者,是一位名叫根本博(Nemoto Hiroshi)的日本人。

根本博曾是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也是一名反共将领。1945年8月日军投降后,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根本博不希望当地四万日本侨民,落入恶名昭彰的俄国红军与八路军的手中。他无视日本君主的投降命令,与人数、火力远处于优势的苏军,在张家口血战三天,击溃了苏军一轮轮的进攻。

当日本侨民都安全撤离后,他才率军从长城撤回关内,向国军投降。蒋介石没将他列为战犯,他很感激。

到了1949年,根本博看到国军兵败如山倒,就变卖了自己的家产,去台湾为蒋介石效力。蒋介石安排他帮助陆军二级上将汤恩伯,守住金门。

根本博设计太武山防御工事的灵感来自硫磺岛。二战期间,硫磺岛上的日军几乎掏空了整座折钵山,将混凝土工事与天然岩洞有机结合,修筑了极其坚固的工事,抵挡住了美军轰炸机每天的轰炸。

根本博不仅借鉴了硫磺岛的防御工事,巩固了金门的防御体系,也使用了硫磺岛日军对付美军的“口袋战术”,帮助国军在1949年打败了第一次企图入侵金门的共军。

这一次,太武山的山洞成为国军和居民的避风港。炮火再猛,也无法穿透厚重的岩层。士兵们在洞中坚守岗位,居民则在黑暗中相互鼓励。金门,如同一座不屈的要塞,屹立于炮火之中。

毛泽东的算盘

毛泽东为何执意攻打金门?答案众说纷纭。中共官方称,目标是迫使美军撤出台湾,国军撤出金门。但更深层的动机,或许隐藏在冷战棋局与内政危机中。

1958年,全球冷战如火如荼,中东局势紧张。毛希望通过金门炮战牵制美军,分散其亚太注意力,同时试探美国对金门的底线。中共将领叶飞回忆,毛泽东曾下令:“只打蒋舰,不打美舰。”当叶飞问及美舰开炮怎么办,毛的回答:“不准还炮!”这表明,毛并不愿与美国正面冲突。

台湾学者认为,毛的动机或与内政有关。

当时由周恩来和陈云主持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使经济发展,而毛自己的提出的农业集体化生产却成绩平平,毛担心自己的党内地位动摇,以及刘少奇等人的挑战,因此发起了反右运动,推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地方干部谎报的情况使“大跃进”看似很成功,他因此想要找个方式发泄他的狂妄情绪,同时测试美国的反应。

毛泽东的私人医生李志绥披露,毛其实不想进攻台湾,即使金门和马祖,也并不想以武力占取,他是想利用台湾来阻止苏共领袖赫鲁晓夫和美国拉近关系。

毛亲口对他说:“金门和马祖是我们和台湾联结起来的两个点,没有这两个点,台湾可就同我们没有联系了。一个人不都是有两只手吗?金门、马祖就是我们的两只手,用来拉住台湾,不让它跑掉。这两个小岛,又是个指挥棒,你看怪不怪,可以用它指挥赫鲁晓夫和艾森豪威尔团团转。”

结局

金门炮战的转折出现在9月下旬。当时,美国提供给国军的12门M115火炮到位。这种火炮的射程远,威力大,最大射程为16公里,被国军称为八寸炮。

八寸炮投入使用后,摧毁了四十多处共军的炮位工事,国军士气大振,取得火力上的优势。共军则转为劣势,无法再以炮战封锁金门或削弱其防守态势。

与此同时,由于美军的护航和空投支援,国军对金门的补给线稳定。

共军意识到攻占金门的代价过高,而且可能引发与美国的直接冲突,因此逐渐将目标从“攻占”转为“长期对峙”。

10月初,共军宣布“暂停炮击”,然后改为定期对金门进行炮轰,实施“单打双不打”的政策,也就是逢单日炮击,双日不炮击。将金门变成一种象征性的军事对峙,而非全力争夺。

共军维持这一政策长达21年的时间,一直到1979年1月1日中共与美国建交当天。

金门炮战,是一场信念与炮火的较量。蒋介石的铁血坚守、根本博的防御工事、美国的战略支援,共同守住了这座自由前哨。21年的炮火纷飞,金门屹立不倒,成为冷战中的传奇。

——《百年真相》制作组

   0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阳光禅意花园流水潺潺 温西现代雅居出售
2 英媒重磅爆料:蔡奇涉案!
3 习公主强势介入 王小洪调查蔡奇握实锤
4 中国第二座5万亿城市将诞生 广深为何还够
5 俄罗斯开始对中国下手
热门专题
1
美伊冲突
6
俄乌战争
11
大S
2
以伊战争
7
万维专栏
12
洛杉矶大火
3
四中全会
8
何卫东
13
叙利亚
4
中美冷战
9
AI
14
苗华被抓
5
川普
10
中共两会
15
美国大选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