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1769年,一个小男孩在科西嘉岛阿雅克肖城的卡洛·波拿巴家中悄然落地。作为父亲,卡洛·波拿巴为家族这第四个孩子的成功诞生感到十分开心,以至于在取名字时将其命名为“拿破仑”。
按意大利语的说法,此即“荒野雄狮”。
伟人的诞生总有那么些不寻常的不是?
就好像人们回顾汉初刘老三的发家史时
也总会提到在他出生那年,有蛟龙伏其母身上。
但不管后来的宿命论者,如何言之凿凿吧
此时天下风云变换
随着法国巴士底监狱一声枪响
路易十六被嘎了脑袋
平头老百姓们一边高喊着“不自由,毋宁死”
一边拼了命的将各个王宫和商店席卷一空。
眼见人们如此爱戴共和
如罗伯斯庇尔一样的执政者欣喜若狂。
他们发誓要积极改革,好把君主制彻底扫进历史的旮旯里。
然而很快,这位从不收黑钱,一生热爱共和的老兄就发现
治理国家和写文章批判现政权,那是完全两码子事。
当人们缺衣少粮时,他才不会管你是专制还是共和。
通用语从来就只有一句:“去你娘的!老子要活下去”。
于是乎,法国人民很快就不得不面对一个艰难的选择。
“究竟是选有能力的贪官呢?”
“还是选一无是处的清官呢”?
1793年夏,离好人罗伯斯庇尔被嘎,还剩1年。
此时的法国政权可谓城头变幻大王旗,你方唱罢我来唱。
但基本上每个继任者都会很快发现
自己和前代头目所面对的处境,几乎如出一辙。
是,在国内,人们已经再不用喊皇帝万岁了。
但任何一项政令的出台,都会面临无休止的争吵和反对。
不得已,执政者们只能树立起一座座断头台
来砍翻一切不听话的脑袋。
而国外,恐惧于不扼杀法国佬这骨子歪风。
那自己的脑袋,就很有可能忽地被自家贱民搬了家。
为此,“以普鲁士、英国、奥地利、西班牙、荷兰、萨丁等等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们团结起来”,誓言要让法国历史 “重新回到正确的人类主旋律上来”。
祸不单行的是,就在外国干涉大军兵临城下之时
法国国内的二五仔们,也是乐得在各地掀起叛乱。
据统计
在当时时法国的八十三省中
就有六十个省发生了叛乱。
而其中,又以法国西部的旺代和南部的土伦叛乱最为致命。
以土伦来说,这座居民不过十来万的港口小城。
其人口虽少,但地理位置却得天独厚。
自路易十四以来,就一直是法国南部最为重要的海军基地。
1793年8月中旬
盘踞土伦城内的法国保皇党人,眼瞅着天下大乱。
干脆一口气将土伦城,连同占当时法国海军总数三分之一的30余艘海军舰船悉数交给英国和西班牙人处置。
局势若此,法兰西第一共和国诚可谓四面楚歌,危若累卵。
1793年9月
法国国民公会从各地搜罗到万余部队后
便匆匆的派出老将卡尔托紧急赶往土伦
以求将叛乱迅速镇压。
客观说
作为亚维农和马赛攻城战的胜利者
卡尔托倒并不能就完全说是蠢材。
但这位出身骑兵的老将,拘泥于传统作战或者说惯性思维。
为此,他总试图从正面展开围攻,来迫使土伦守军屈服。
然而,法军一连进攻了几天,其成效均颇为有限。
与之相对的,反倒是自家的炮兵指挥官,马尔田少校被人打成了残废。一时间,法军本就为数不多的炮兵,彻底沦为了看客。
好巧不巧的是
此时的拿破仑恰好路过。
好巧不巧的是
此时土伦法军指挥层中,有个熟悉拿破仑的老乡萨利希蒂。
于是乎,拿破仑就这样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9月中旬,拿破仑到达土伦前线。
只经过短暂了解,拿破仑便大感法军这里的情况简直药丸。
一方面,整个土伦法军就凑不出来几门炮,甚至连会开炮的炮兵也乏善可陈。
而另外一方面,其总指挥卡尔托将军对于炮兵的认知也十分有限。在这位老将看来,炮兵唯一的用途就是用来掩护步兵上前绞肉。
所幸,尽管前线法军情况堪忧,但由于法国各地正处于混乱期。为此,拿破仑干脆自己动手,从各地搜罗火炮、马匹、弹药和一系列有经验的炮手。甚至于,抽空他还顺手在奥利乌尔,建立了一个拥有八十名工人的军械维修厂。
不过上述都还算是常规操作
真正的核心问题还在于土伦的作战方案上。
双方的作战序列
按《从土伦到滑铁卢》一书的说法,直到9月,土伦守军主要由英国3000人、西班牙5000人、那不勒斯4000人和皮埃蒙特2000人构成。但考虑到保皇党在土伦的势力,理论上也应该有一定武装力量。
为此,按通常推断,土伦方面的守军约有2-3万人(鱼鹰社的考证则认为联军方面始终未超过2万人)。
至于法军方面,在拿破仑到位时,围攻土伦的法军总共有两股部队。其中一路来自西面的阿尔卑斯军团卡尔托师,该部由卡尔托亲自率领,约有8000余人;而另外一路则是东面大利军团的拉波普师,约6000余人。
理论上,由于当时各地革命气氛热烈,法军征兵并不算特别困难。为此,其总兵力应该与土伦方面守军相当。只是,新募的士兵毕竟不如有经验的好,而攻城作战按常识来说,最低也需要3比1的优势。
为此,卡尔托稍微进攻两下就停摆了。
按照他的估计,这土伦港每个几万人完全打不下来。
关键时刻,拿破仑提出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作战方案。
那就是放弃正面进攻土伦,而是集中兵力先拿下可以俯瞰整个港口的拉吉拉特要塞,然后再以炮兵轰击港内的英军舰船,逼其撤退。
不得不说,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木有。
眼尖的小伙伴或许也发现了
此时的土伦,像极了日俄战争中的203高地。
在一般来说
人们回顾土伦之战的历史
总会赞叹于拿破仑一针见血的独到眼光。
但这里一个十分突出的盲点在于
既然拉吉拉特要塞要塞如此重要
那为何反法联军就没有一个人看到呢?
要知道,此时位于土伦的,也全是各国的职业军人啊!!
与此同时,和旅顺不同的是。
土伦之围,法兰西共和国方面是没有海军封锁外围的。
也因此,要搞明白这点
我们就必须先站到反法联军的立场上,来看这个问题。
诚如前文所述
在土伦港的反法联军,实际上其构成是比较复杂的。
于那不勒斯和皮埃蒙特人来说,由土伦东进配合皮埃蒙特王国,夺取法国东南部是其核心利益所在。所以他们一直鼓噪英国人坚守土伦,意图让土伦配合和那不勒斯,来个东西并进,优势在我。
而就英国佬来说
尽管英国人乐得一切可以削弱法国海军的行为,以减少来自大陆方面的威胁。但此时的英国还没有和后来一样,做好了和法国不死不休的准备。为此,拿下土伦港后的英国方面,对于是否深入仍然存在疑虑。
而也正因为有这些因素存在,事实上反法联军一开始的注意力就更多放在了东北部地区,尤其是高耸的法伦山(也译法隆山)。很大程度上,这里比拉吉拉特更为逼近土伦本身。
1793年9月30日-1日
法伦山的一度沦陷,更是加剧了联军对此的担忧。
虽然很快他们就重新夺了回去。
那么,双方究竟是什么时候才认识到
拉吉拉特要塞,或者说伊吉列角的重要性的呢?
实际上早在9月20日左右,拿破仑为了向巴黎的议员们证明其才干,就曾经一度组织过对联军舰队的炮击。而尽管其实际的战果十分有限,但却已经让英国的海军司令胡德足够警觉到,该地区对于自己舰队的潜在威胁。
为此,在9月21日,盟军方面在此增添兵力,并建立了一座命名为“马尔格雷夫堡垒”的要塞。法国人后来也称其为小直布罗陀,意即“坚不可摧,或者说至关重要”。
只不过有意思的是,盟军派往此地的驻军构成,颇有整个土伦战役期间联军所有行动的突出特征。那就是区区不到2000人的联军驻防部队,竟然包含了英国、西班牙、那不勒斯等等一众官兵。可谓是地地道道的联合国军。
而从中我们也可以了解到,实际上反法联军之所以最后在土伦吃瘪。可以说,与其缺乏统一的联合指挥密不可分的。
除此而外,由于全局战略未定,位于土伦的英国海军胡德舰队更被赋予了相当繁杂的任务。一方面英国本土要求胡德要支援土伦的联军作战、保障其补给和后勤,同时又一再抽调胡德的舰队前往附近的科西嘉等地进行其他任务。
这使得胡德始终无法集中足够的海军舰船,来掩护土伦外围的战斗。尤其那时候的舰炮弹道还十分有限,遂更不足以为外围的联军提供长期的火力支援。
只不过,说一千道一万。
此时的整体局面仍更趋向于对法军不利。
毕竟土伦不能快速收回,不仅意味着法国整个地中海舰队全部瘫痪,与此同时也意味着,法兰西共和政府要为这里一直持续输血。
可此时法国政局不稳
经济更是一片混沌
哪里又能有这个余力呢?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巴黎方面很快派来了新的指挥官以替换卡尔托。
据一些传闻说,对此拿破仑也曾出力不少。
不过某种程度上来讲
尽管卡尔托对于拿破仑的方案并不感冒。
但事实上在此任职期间,还是给与了拿破仑相当的权力。
由此,也使得拿破仑在10月份左右,已经组建了一支百余门火炮和1500人所构成的炮兵部队。
只不过,此时还在抱怨卡尔托年老昏聩的拿皇根本不会想到,接下来的继任者才会让他更加的火冒三丈。
怕见血的牙医
如果说卡尔托是墨守成规的老派军人,那接下来的继任者派普(也有译拉波普)就属于真正意义上的战场蠢猪了。
这位意外走上军旅的牙医,不仅延续了卡尔托的方案,更有一个突出特点是极为胆小。
一次,闲着无聊的法军在马尔格雷夫堡垒挑衅。
刚开始,大家还是相互友好的问候彼此直系亲属。
等到后来,不知道哪个反法联军的家伙突然抽了筋
当着一众法军官兵虐杀了名俘虏。
结果引得法军这边群情激愤,双方遂演变成全面大战。
而此时,对于双方高层来说,这一切都来得太突然了。
等到拿破仑和派普赶到时,前线已经打得不可开交了。
彼时,由于过于仓促,联军甚至没准备好防御的大炮。
为此,以拿破仑为首的一众职业军官,均感到这是个夺取该地的好机会。
但就在大家积极行动的关键时刻
派普身边的一名副官却忽然被炮弹击中。
脑浆纷飞之余,一下子就让这位老牙医的神经受不了了。
于是呼,吓破胆的派普赶紧命令全军撤退
愤怒不已的拿破仑回到阵地,就对着派普一通乱骂。
而其余官兵们见状也是一个个义愤填膺。
毕竟能开口痛骂官老爷们,也是这几年才兴起的时髦。
所幸,当时正值法国民主之风刚刚开化。
不然要搁在法国的其他年代,拿破仑这绝对是以下犯上,要被以儆效尤的了。
但客观说
派普的确不适合指挥官的角色。
为此,在一众官兵的强烈建议下,巴黎最终将其撤下。
取而代之的是一名职业军人,杜戈梅。
转折来临
杜戈梅
这绝对是辉煌的拿破仑战史中,最为默默无闻的人之一。
但实际上对于早年的拿破仑而言,却无疑是发掘他才华的先驱导师之一。
1793年11月初
年近60的杜戈梅赶赴土伦就任攻城总司令。
一经到任,他便在军事会议中肯定了拿破仑的功绩。
并且也就拿破仑和其他一众将领,先取小直布罗陀的方案表示了认可。
此时,对于法军方面有利的还有;
几个月来,联军在统一指挥链和协同作战方面,还是没有得出确切的答案。仅匆匆默认由奥哈纳暂行指挥之权。而这位老兄在十来年前,才刚刚在约克镇向“另外一个乡巴佬”华盛顿举过白旗。
与此同时,大量不同地域的人混居在一起,也导致了联军方面疫病丛生。由此进一步削弱了联军方面的可战之兵。
同时,由于不信任土伦当地的居民。
为此,联军还曾一度解散了当地保皇党的武装力量。
这就使得联军在地理方面再次吃了个瘪。
相比较的,法军方面虽然也还没有达到计划中的六万雄兵。
但其总兵力比也正逐渐接近3:1,具备了进攻土伦的基本条件。
只不过法军究竟什么时候展开总攻,尚在酝酿之中。
而当此之时,一个在当时谁也未曾想到的“意外”,却加速了联军方面的崩坏。
1793年11月29日下午
不知是拿破仑有意为之,还是一群巴黎人民代表的无知之举。总之就在当天。当这群代表没事视察土伦港北部法军的一处隐蔽炮台时,忽然就命令当地的法军士兵,打两炮给老爷们助助兴。
其结果,这一炮却直接惊动了整个土伦守军。
1793年11月30日
联军指挥查尔斯奥哈拉,率数千主力由土伦西侧出击,目标直指法军炮台。
战斗一开始
由于事发仓促,法军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不仅炮垒丢失,更损失了多门火炮。
见状
傲慢的奥哈拉干脆把部队四散开来
准备来个宜将剩勇追穷寇。
可惜好巧不巧的是,拿破仑和杜戈梅刚好率援军赶到。
双方激战之余
奥哈拉兵力过于分散,为此进退失据。
混乱中,其本人更是在爬过一道堑壕时,被两个法国兵所俘虏。此战之后,联军士气彻底跌到冰点。
十二月中旬,随着又一批生力军的到达
法军上下士气如虹,指挥部最终决定对土伦发起总攻。
此时按拿皇的建议,法军的计划如下:
“奥利乌尔,总司令部,1793年11月25日
总司令……迪戈米埃将军……参谋波拿巴少校等在人民代表的参加下召开军事会议,在对形势、敌人的实力和他们可以随意使用的物资作了仔细的考虑以后,决心:
1.对准英国的方形堡发动全面进攻,以便把排炮阵地设在埃吉耶特海峡尖端最有利的位置上,迫使分遣舰队撤出港口,甚至把它消灭掉,不过得有相应的风向阻止它离开才行。
2.轰击马尔布斯凯要塞,用以迷惑敌人,使他们认为这就是[我们的]攻击点,并因此而在可能的情况下准备用步兵对马尔布斯凯进行一次袭击。
3.把一个炮兵中队配备在最有利的阵地上来轰击布伦海岬的一些高地,用以迷惑敌人,使他们认为这就是前线的攻击。
4.夺取并保有法隆山(即法伦山)。
5.使这些不同的攻击同时进行,右面的队伍佯攻马尔布斯凯,而主攻埃吉耶特的方形堡。左面的队伍佯攻布伦海岬,而主攻法隆山。
6.在马尔布斯凯和国民公会炮队之间建立一个相应的阵地,这个有六门长距离迫击炮的炮队,应在认为敌人士气正在低落和由好些国家组成的防卫部队之间猜疑气氛正在增长的最恰当的时刻轰击土伦。
7.在国民公会小丘左侧构筑一个防护性的方形堡,预防敌人在来自圣安东托万方形堡炮火的掩护下,转过头来攻夺国民公会炮队。
波拿巴
12月14日,法军对联军阵地发起为期两天的炮火准备。
此时,由于法军弹药储备良好,为此一度打得联军难以还手。
16日晚些时候,借着大雨,法军以数个纵队猛扑小直布罗陀。
其中,法军以两个纵队由海岸两翼绕行,迂回并监视拉吉拉特,而主力纵队则由拉博尔德指挥,担负正面主攻。至于拿破仑,很不幸的是,他被留着后方,率领第四纵队作为法军的总预备队。
然而,尽管法军对小直布罗陀已进行了两天的炮火准备,但联军方面依旧依托地形进行了顽强抵抗。激战中,法军多个连队在黑暗和混乱中迷失了方向,预期迂回侧后的两路纵队也未如期抵达。
关键时刻,拿破仑亲率第四纵队奔赴前线。
十分幸运的是,其部下米尔隆中尉对于当地的地形颇为熟悉。为此,拿破仑命其率一个营官兵,从小直布罗陀侧后进行迂回。
双方遭遇之余,均使出了浑身解数。
联军方面强在依托地利,且官兵大都是训练有素的正规军。
但其缺点则是联军由多国部队构成,在沟通和协同方面颇为不顺,往往刚打出点成绩,不仅难以巩固,也无法扩张。
而法军方面,尽管大革命的法军士兵训练普遍差劲,但好在敢打敢拼。在拿破仑等一众青年将领的鼓舞下,则更是与联军杀得难分难解。战斗中,拿破仑身先士卒,在夺取炮台时被一个联军官兵刺伤,差点没了性命。
而就在小直布罗陀激战正酣之时
联军方面对于法军的主要目标仍不确定,为此一度犹豫是否要向该地派出援兵。
凌晨三点,法军夺取小直布罗陀
联军剩余官兵不得不被压缩到东部的海岸边上。
17日上午十分,杜戈梅下令对海角的联军发起最后进攻。
18日,法军收复拉吉拉特。
随着第一发炮弹打向土伦港口的联军舰船
是战是撤,迫在眉睫。
在联军会议上
原本以胡德为首的少部分人,仍希望依托土伦港口继续坚守。因为英国国会已经允诺,援军马上就会赶到。虽然这些话,其他人也都听过几百遍了。
但以西班牙为主的其他联军将领,则对此报以消极态度。
最终,联军决定撤退。
然而糟糕的是
缺乏统一指挥体系的联军再次懵了圈。
原本计划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撤退计划
打从一开始就走了样。
结果土伦外围的高地,几乎全被过早的放弃。
最终,仓促撤退的联军,尤其是英军没有成功凿毁土伦的法军舰船,最后有多达18艘船只被法军成功截留了下来。
1793年12月19日
法军士兵进驻土伦
然后就对当地的保皇党,进行了一系列”亲切愉快且友好的物理交流”。
12月25日
巴黎国民公会在全国举办盛大集会
以庆祝土伦的收复。
而作为其中居功至伟的拿破仑
则被破记录的由少尉直接提拔为炮兵准将
整整连升了六级之多!!!!
总结
在所有拿皇的战史中,土伦之战也许要算是最不起眼的了。
毕竟要论指挥艺术,那它比不上1796年拿破仑在意大利南部率乞丐军团的连续机动作战,又或是像马伦哥、奥斯特里茨那样的峰回路转。
而要论战役规模,那更是很难超过莱比锡、艾劳等系列大会战。甚至于相比1813年后法国境内的连续转战,也都要逊色很多。
但有道是,从0到1往往是一个人最为困难和最为玄妙的时刻。土伦之战前夕的拿破仑,恰恰可说是一个屌丝翻身的绝佳代表人物。
直此之前,我们要知道的是
拿破仑作为落魄的科西嘉小贵族,不仅穷困潦倒,更因为科西嘉的反法运动,而被迫率全家远遁法国。
这一期间,科西嘉人视其为叛徒。而法兰西人,则视其为刚刚并入法国的化外之民,还是最穷的那种。
他所遭受的屈辱和敌视可想而知。
然而或许
英雄豪杰们从来都是《吸引力法则》的死忠粉吧。
为此,拿破仑几乎是拼了命的在寻找一切机会向上攀爬。
或许,他在炮台被刺伤时也曾想过
自己会不会就这么没了。
或许,他也曾想过
目前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劳罢了。
But,so what.
天若不可逆
要人何为!
以这点而言,早年我对探索频道拍摄的拿破仑崛起是很不感冒的。但现如今回头来看,却也不禁想起34岁的凯撒,在亚历山大大帝神像前的那声长叹。
你可知
在我这个年纪
他已征服了世界!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传习近平四中全会辞总书记 超60%网民认为他 |
2 | 京城新消息!温控盘 习蔡遭逼退 |
3 | 麻烦大了!北京连发8文 |
4 | 刚刚,川普发文怒吼:把他俩抓进监狱! |
5 | 军中“紧急通知”曝光 李克强旧部复仇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阳光禅意花园流水潺潺 温西现代雅居出售 |
2 | 形势变了,中国一大波富豪将彻夜难眠 |
3 | 四中全会前 张又侠五句重话震撼胡温 |
4 | 惊爆!习近平蔡奇因年龄被逼退 |
5 | 曝习近平、张又侠已水火不容 |
6 | 聊聊回国后见到的疯狂 |
7 | 天意难测?这成为十四大压死习的两根稻草 |
8 | 中国不许在场!传川普开条件 |
9 | 传习近平四中全会辞总书记 超60%网民认为他 |
10 | 京城新消息!温控盘 习蔡遭逼退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