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慕容彦超的确是很不好打,郭威派出战将四员,精兵数千,效果也不是很好。
正月出征,到四月份,慕容彦超抵挡的还是十分顽强。
这么一整,又得劳驾郭威亲征。
您看,这个时候,在后周开国之际,面临着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那就是政权中的武将出现了严重的断档。
这事儿怪不到郭威的身上,要从后晋的时代开始说起。
接下来有点老生常谈了,虽然是常谈,但是为了把事情搞清楚,作者还必须要介绍一下。
后晋的开国皇帝石敬瑭,当年他为了取代后唐,做出了一个影响整个五代历史,甚至是之后几百年历史发展的决定,向契丹称臣,把燕云十六州给割让了出去。
这是一个自毁长城的操作,燕云十六州落入敌手之后,中原失去了抵抗北方游牧民族的天然屏障。
以前有燕云十六州的时候,中原政权有主动进攻性,但是现在失去了这道天险,在军事上就只能转攻为守,一下子就落入了被动。
长期防守的将士,是训练不出来的,而且石敬瑭对契丹的卑躬屈膝,他会严重的损害中原武将的尊严和心气,当时有很多后晋的将领因为燕云十六州的割让,直接都辞职不干了。
这是必然的,一个中原政权的合法性不是“天命所授”而建立在异族的册封上,那么政权的向心力和尚武精神都会大打折扣。
后汉的开国皇帝刘知远,当年他是石敬瑭的跟班嘛,他可以说是完整的目睹了后晋的屈辱和灭亡,所以他做皇帝之后,他就试图要把这个情况扭转过来。
(蛮悍之将 慕容彦超)
可惜,天不假年,功业未就,刘知远就死了。
接班刘知远的,是刘承祐,刘承祐倒没有像石敬瑭那么没骨气,可他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在奸臣的挑拨下,他为了集权,为了巩固统治,把后汉武将班底的能人牛人基本都杀了个遍。
本来后晋就没留下多少人才,结果到刘承祐这还都杀差不多了,中原彻底无人了。
最后再说郭威,他继承了后汉的疆土,但他同样也继承了被后晋,后汉折腾的烂摊子。
就比如史弘肇这个人,他当然难以称之为正面人物,但不可否认,他是一个帅才,而且是可遇不可求的,刘承祐疯狂杀戮将帅,等于是人为的造成了顶级将领的断层,到郭威起兵,他身边更多的中下层的军官和地方节度使,他们能打仗吗?能打,但是他们缺乏统筹全局,独当一面的能力和威望。
(周太祖 郭威)
何况从五代以来,骄兵悍将造反叛乱是常态,郭威也是靠兵变上台的,他比谁都清楚武将是多么的不靠谱,郭威不敢,也不能完全信任那些非嫡系,或者资历老的将领,而郭威能相信的,比如李重进,张永德,赵匡胤等人,他们太年轻了,还在成长之中,还没有经历过大战的考验。
造反的慕容彦超,他本身就是后汉历史的产物,他的身份是前朝皇权结构的参与,他的顽强抵抗,恰恰说明了后周这个新王朝的权威还远远没有建立起来。
武将缺乏到什么程度,派谁上去都不好使,非得郭威亲自出征。
非常值得研究的一个细节是,郭威从开封出征,讨伐慕容彦超的时候,他不是自己去的,他是和刚刚从河东战场上撤下来王峻一起去的。
作者翻了一下两版本五代史以及资治通鉴,没有找到这块的记载,不知道是王峻没有和郭威商量,他直接就加入到了亲征大军中,还是郭威主动要求王峻一起去,或者是王峻向郭威打了报告,郭威批准他去的,反正王峻也在军中。
这是很奇怪的。
王峻凯旋回师的时候,他倒是真的主动请缨,建议郭威把自己派到战场上去,但是郭威既没同意,也没拒绝,而是没有回复。
其实不回复,就是一种拒绝,只是给你留了面子,但是很显然,无论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王峻没要这个面子。
后续王峻在攻打慕容彦超的过程中表现也非常不错,甚至他是第一个攻破城池,登上城头的,王峻这还有了先登之功。
破贼之日,峻督军在城南,其众先登,颇有得色。
您看,王峻当时还老开心了,他全然不知,这一次死的是慕容彦超,下一次死的可能就是他自己了。
慕容彦超的死是注定的,他的败亡,不仅仅是因为王峻能打,更加深层次的原因是,他个人的所有特质和选择,都精准的踩在了时代转折点的每一个致命陷阱上。
总结一下,就是他既没能力,也不走运。
(自取灭亡 王峻)
这两张仗打完之后,王峻在后周朝廷已经是风头无量了,他是枢密使,又是宰相,皇帝平时他也不放在眼里,他已经是权臣中的天花板了。
李重进,郭威的外甥,向拱,郑仁诲,郭威的亲信,这都是郭威还没称帝,在藩镇时期的心腹成员了,但郭威为了避嫌,为了公平起见,称帝之后都没有立刻厚赏和重用这些人,一段时间之后,郭威才陆陆续续把他们提拔了起来。
皇帝用人,无可厚非,人家是皇帝,人家爱用谁用谁呗,顶多皇帝用错了人,用成了大奸大恶之辈,你或许能说两句,劝一下,但王峻跋扈惯了,倚仗自己的军功,郭威提拔谁他都不乐意,都要冷嘲热讽,明里背地的干涉。
王峻还玩欲擒故纵,明明他想要操持大权,想要一直当官,却装病,说自己老了,不中用了,要隐退了。
他这边跟皇帝说完自己要辞职了,下一秒他就联络了后周各地藩镇节度使,要求这些节度使给皇帝上奏疏,内容是节度使们舍不得王峻,纷纷挽留王峻。
诸道各献其书,帝惊骇久之,复遣左右慰勉,令视事...
看一下,郭威收到地方节度使们的来信之后,他的第一反应,是吃惊。
郭威为什么会吃惊?
想一下,让全国各地的节度使同一时间给自己上奏疏,这不是王峻临时起意就能做到的,这说明王峻早已经在地方经营了自己的势力,而且影响力巨大,不然怎么地方上能那么听话呢?
让节度使们如此迅速,密集的听从王峻的指挥,扪心自问,郭威自己也未必办得到,这意味着在某种程度上,王峻的发号施令,比自己的圣旨诏书还有效。
这是什么?
这古有曹操挟持天子号令诸侯,现在你王峻是挟持诸侯,来号令我这个天子了?
要换作者,作者是忍不了,可郭威真是包羞忍辱奇男儿,面对王峻这种温和类型的挑衅,他是打碎牙活血吞,他不懂声色,马上就装出极尽挽留王峻的样子来,把王峻给稳住了。
说实话,后周武将这一块,人才断档,青黄不接,王峻是难得的将帅了,只要他做的不是特别过分,郭威都可以忍让他。
比如,王峻推荐了自己的学生做官,当时朝廷户部有个侍郎,叫做赵上交,他认为这不对,王峻这是破坏了朝廷选拔人才的制度,是不公正的,王峻大怒,二话不说就去找郭威,要郭威把赵上交贬出京师。
(后周王朝)
又比如,王峻推荐陈同,颜衎两个人担任宰相,郭威很为难,因为宰相这个职务他比较特殊,这个职务一般都是皇帝自己选拔的,你王峻要给皇帝安排宰相,这不像话,所以郭威就说:
“进退宰相,岂可仓卒?当徐思之。”
现在朝廷里是有宰相的,把你推荐的这俩人安排上去,就得把原来的宰相撸下去,这是大事儿,不能马虎啊,应该慢慢考虑。
你以一种僭越无礼方式给皇帝安排宰相,这就够离谱了,可皇帝还是忍了,说话已经够给你脸了,你这个时候你要是明白事理,就该退下来了。
不的,王峻不退,他不仅不退,反而是:
峻论请不已,语渐不逊。日亭午,太祖未食,峻争不已。
他坚持自己的意见,和郭威争辩了起来,而且说话时候很不注意,是出言不逊,他一直说,一直说到中午,皇帝都要吃午饭了,他还是没有停下的意思。
逼得郭威实在是没办法了,只好安慰王峻:
"今方寒食,俟假开,如卿所奏。"
现在朝廷放假,没人上班,等假期结束了,朕马上就办。
非得是这么说,王峻才肯退下。
王峻啊王峻,你以为你是霍光,你是王莽,你是曹操啊?
你这纯纯是在玩火啊。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古往今来,多少权臣一个接一个的倒下,可后人就是不能明白道理。
给一个执迷不悟的人讲道理,是一件最没有意义的事情,但作者还是要说:
一个人最大的价值,在于他能在多大程度上从执迷不悟的自我中解放出来,就如一个人站在悬崖边上时,跳下去那不叫勇敢,后退一步才是智慧...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传习近平四中全会辞总书记 超60%网民认为他 |
2 | 京城新消息!温控盘 习蔡遭逼退 |
3 | 麻烦大了!北京连发8文 |
4 | 刚刚,川普发文怒吼:把他俩抓进监狱! |
5 | 军中“紧急通知”曝光 李克强旧部复仇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阳光禅意花园流水潺潺 温西现代雅居出售 |
2 | 形势变了,中国一大波富豪将彻夜难眠 |
3 | 四中全会前 张又侠五句重话震撼胡温 |
4 | 惊爆!习近平蔡奇因年龄被逼退 |
5 | 曝习近平、张又侠已水火不容 |
6 | 聊聊回国后见到的疯狂 |
7 | 天意难测?这成为十四大压死习的两根稻草 |
8 | 中国不许在场!传川普开条件 |
9 | 传习近平四中全会辞总书记 超60%网民认为他 |
10 | 京城新消息!温控盘 习蔡遭逼退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