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史海钩沉 > 正文  

一个“万岁”,让孙中山感到厌恶至极

www.creaders.net | 2025-10-12 14:15:26  循迹晓讲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今天在喊口号的时候,经常会说“某某万岁”。当然了,不一定非得是某个具体的人,可以是一个群体,或者是一个国家。比如那些还保留着腐朽、没落封建传统的英国人喊“国王万岁”、旧日本人喊“天皇万岁”、有开历史倒车之势的美国也有人喊“川普万岁”。

不过,更多的是在那些装古剧里面也常常出现大臣们跪一地,给皇帝一边磕头一边喊万岁的场景。这就给人们一种印象,好像古代这个称呼仅仅是皇帝专属,实际上,“万岁”这个词儿成为皇帝的专属也就是在明清时期。在中国古代,“万岁”这个词有不同的内涵,成为皇家专属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演变。那么,“万岁”是如何变成皇帝专属名词?它的内涵又经历了怎样的演变?

在先秦时代,古汉语中经常出现“万”加量词,一般用来作虚数词,比如《周礼》中就说,大司徒的职责是“聚万民”,这里面的“万民”就代指“天下百姓”;同时先秦时代人们在祭祀时也会经常使用“万年无疆“等祝福语。正是因为“万”这个字有比较正面的意义,所以连带着只要和“万”字放一起,在当时就是特别正能量的好词。

比如战国时代,人们就用“万岁”表达自己的激动兴奋的情绪。当年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秦王看到和氏璧做工精美非常喜欢,不光是自己爱不释手,还给身边的大臣看,于是“左右皆呼万岁”。那意思是我家大王能把这么精美贵重的珍宝搞到手,真是太牛叉了。不光是大王在的时候人能喊万岁,大王不在也一样喊。战国末期燕国伐齐,齐国这时候只剩下即墨和莒两座城池,别看就剩两座城,齐国人眼瞅着要亡国灭种,那也是同仇敌忾,坚守城池就是不投降。

燕军打这两座城打了整整5年,打得双方都快精疲力竭了。这时候即墨的守将田单派出使者到燕军大营,说现在的即墨城里不光士气低落,连武器都坏了,吃的也快断了,实在支撑不下去了,此番前来就是来谈投降事宜的。燕军士兵听说齐国要投降的消息,全都非常兴奋,齐齐高呼“万岁”。

既然“万岁”是个好的不能再好的词儿,自然有君王想把这个词占为己用。比如战国中后期的宋康王就是一位。话说宋国的祖先是纣王的哥哥微子启。武王伐纣以后,没把商人赶尽杀绝,把微子启这拨分封在了“宋”这块土地。后来,宋国出了天降伟人宋襄公,励精图治带领宋国成了“春秋五霸”之一。结果,宋襄公一死,宋国国力就严重衰退,一蹶不振。到了宋康王即位以后,把重振宋国霸业,当成自己一生的事业来干。经过自己一番改革,宋国国力军威日渐强盛,号称“五千乘之劲宋”,宋康王大手一挥也走上了对外扩张之路。这仗打了一路,宋军那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自此以后,宋康王以为自己天下无敌,就越来越骄傲自满,从此不再琢磨国事,提高自己治国理政的水平,而是天天想着怎么展示自己的君威。

图片

◇ 图为西汉“千秋万岁”瓦当

于是,这位康王经常命令左右冲着他高呼“万岁”。左右这么一喊,朝堂上的百官、宫门外的人群也要跟着山呼“万岁”。只要听见全城一片此起彼伏的“万岁”声,那就是宋康王在过万岁瘾。在这种氛围下,宋康王越来越自我膨胀,耳朵里只能听“万岁”这种好话,听不了一点逆耳忠言,谁要敢给他提意见,宋康王就拿他当活靶子。不过,虽然宋国的臣民慑于君主的淫威,嘴上不敢提意见,但心里边都巴不得他早点去死。与此同时,宋国周围的邻国也一样反感宋康王。还给宋国起了一个“桀宋”的外号,那意思就是把宋康王和夏桀这样的暴君相提并论。宋康王的种种倒行逆施的行为,终于给自己带来了灭顶之灾,公元前286年,齐国联合楚、魏两国,组成联军攻打宋国。

由于宋康王已经民心尽失,因此国都很快就被联军攻破。宋康王也跟萨达姆一样,被齐军搜出来宰了。由此,立国800余年的宋国就灭亡。从宋康王的故事就能看出来,这些暴君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不仅想把天下占为己有,连“万岁”这种好词也想独占。

图片

◇ 图为汉武帝画像

到秦汉时期,随着中国逐渐形成大一统局面,“万岁”这词儿也进一步跟皇权高度绑定。史书记载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到嵩山祭祀,走到山下听到空中传来三声“万岁”呼喊,但所有人都表示不是自己喊的。于是大家认为,这是中岳天神在欢呼汉武帝的到来,是天降祥瑞。汉武帝最喜欢祥瑞了,听大家都这么说,那武帝自然是龙心大悦,然后便赐喊出“万岁”的山峰为万岁峰,还在山上修了一座万岁亭,山下修了一座万岁宫。当然各位也都能想明白,这种违背常识的事情生活中是绝对不可能出现的,所谓“中岳天神喊万岁”的祥瑞,大概率是大臣们事先准备,用来讨好刘彻的行为艺术。

这种事情咱们能看明白,但汉武帝看不明白,也不想看明白。于是从汉朝往后,朝堂之上就形成了一个不成文规定,只有涉及到皇帝才可以喊“万岁”。也就是说,谁要有事没事对别人喊“万岁”,那就是僭越。到了东汉时期,就出了这么一档“僭越”的事。据《后汉书》记载,汉章帝的大舅哥窦宪凭借姻亲关系,一路官运亨通。尤其在汉章帝去世,汉和帝即位后,窦家人那更是权倾朝野,大肆安插亲信党羽。有一次,已经归附汉朝的南匈奴向汉和帝申请,说北匈奴长期南下骚扰,抢了我们的草场,劫掠我们的牧民,请求天子派天兵前往征伐。当时已经是车骑将军的窦宪领命出征,率几路兵马大破北匈奴,斩首一万多人。窦宪还登上燕然山,刻石记功以后,才班师回朝。

图片

◇ 图为连环画《窦宪赐死》封面

在那个年代,一个将领能带兵深入匈奴腹地,还能刻石回朝,那基本就和卫青,霍去病一样牛掰了。为了奖励窦宪的军功,汉和帝拜窦宪为大将军,相当于国防部长兼任陆海空三军司令。本来窦宪就权倾朝野,再加上立了这么大功劳,于是朝中很多大臣就想借此机会拍窦宪的马屁。于是,当窦宪回到长安面圣时,尚书以下的官员们凑在一起一商量,就说一会儿拜见窦宪的时候,要高呼“万岁”。结果,这话被尚书令韩棱听到了,他立马训斥这些人说:“对上不谄媚,对下不亵黩,按礼制,压根儿就没有臣子称万岁的道理”!这件事才被压下来。虽说喊窦宪万岁这事儿没成,但群臣想喊万岁的打算可是传开了,很快汉和帝就知道了此事,感到自己的权力受到威胁后,汉和帝一边假装毫不知情,一边紧锣密鼓的开始了铲除窦宪的计划。他先是派官员热情迎接窦宪,并按等级封赏立过功的将士。结果不出几个月,汉和帝就突然发动政变,大肆扑杀窦宪党羽,窦宪也被解除一切职务押往封国,不久后被迫自尽。

不过话说回来,虽说“万岁”这个词儿跟皇权有了深度绑定,但还有一定的局限性,那就是只有官方仪式上,比如皇帝封禅,祭祀,出行等重要场合,皇帝能享受山呼万岁。如果民间自己起名叫万岁,官府管得不太严。从南北朝到隋唐时期,叫万岁的人比比皆是。比如南北朝时期的名将李远,就字“万岁”。后来,西魏皇帝元宝炬登基时,就点名要李远扶着自己上龙辇,皇帝想借李万岁的名字沾沾喜气。只是遗憾的是,皇帝没有因此而万岁,元宝炬只活了45岁就挂了,不仅命短,还没体会到皇帝的威严,西魏这些个皇帝始终是宇文家的傀儡。不久后,宇文氏就废了西魏皇帝,建立北周,自己坐了江山。李远李万岁也再一次改换门庭,成了北周的将领。除了李万岁,当时还有一个名将,叫史万岁。这位追随杨坚历经北周、隋朝两朝,不仅多次出征突厥,还在隋灭南陈的战役中立下大功。到了唐朝时,史万岁入选武成王庙六十四将,到了宋朝,武成王庙七十二将中也有史万岁。不过,这个人的晚年比较不幸,死于隋文帝的猜忌。

图片

◇ 图为唐昭宗画像

随着时间的推移,“万岁”渐渐成了天子的代名词。到了唐朝倒数第二个皇帝唐昭宗时期,大唐王朝已经名存实亡了。这时候的唐昭宗说是皇帝,倒不如说是傀儡。晚唐时期太监掌握中央禁军,有了军权太监们的腰杆子就硬了,于是把持朝政权倾朝野,到最后连皇帝都能擅自拥立。唐昭宗就是在一群太监的拥立中登上了皇位,此后就一直想掌握实权。但事与愿违,由于中央朝廷已经没兵没权,唐昭宗只能拉一派打一派,而他拉起来的那一派又会迅速膨胀变成新的心腹大患。各路军阀名义上要忠君勤王,其实都想当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终于在几经转手后,唐昭宗成为凤翔节度使朱温的傀儡。唐昭宗也深知自己的境遇,自己的小命就攥在别人手里,对朱温那是惟命是从。他对朱温说:“大唐江山是你再造,朕和皇家亲属是你再生”,就差喊朱温一声“朱老爷子赛过我的亲爷爷”了。朱温也毫不客气,把唐昭宗身边所有宦官和侍从都宰了,全换成自己的亲信。而且,朱温也向历史上的前辈——董卓,学习先进经验,董卓一把火烧了洛阳,劫持汉献帝跑到长安,朱温是感觉关中是四战之地,还是走为上,于是强行把长安城拆成一片残垣断壁,带上天子和城中百姓跟着军队迁到洛阳。

图片

◇ 图为朱温画像

唐昭宗虽有不满,可这时候他连命都攥在别人手里,再怎么不满,再怎么不服也只能憋着。当一行人走到华州的时候,当地百姓全都跪在路边,对着唐昭宗的车驾高呼“万岁”。可唐昭宗听完却连连摆手,说“不要喊万岁,我已经不是你们的天子了”。在洛阳的日子里,唐昭宗名为天子,实为囚徒。过了几个月后,朱温派部将杀了唐昭宗,另立皇帝,并在三年后取而代之自立为帝,唐朝至此灭亡。 

既然只有天子才能被成为万岁,那么谁要是没事闲的喊万岁,就属于自己作死了。宋朝时期的名相寇准就遇过这档子事儿。当时,张逊与寇准在宋太宗赵光义手下当官,都是枢密副使,相当于国防部副部长,由于二人不和,经常相互攻击。有一次在开封城,寇准和同僚温仲舒骑马并列而行,突然从人堆里钻出来个疯子,扑通一声就跪在寇准的马前,一边磕头一边高喊“万岁”,左右见状,赶紧把疯子拉开。由于这事儿是闹市中发生的,寇准就算想压热度也压不下来,一传十,十传百,消息很快登上了开封城的热搜榜。

图片

◇ 图为寇准画像

其实,这事可大可小,往小了说这就是一个疯子说疯话;往大了说,如果有人拿它做文章,那可就是一起严重的政治事件。结果,寇准的政敌张逊就拿它大做文章,他先是怂恿别人把这事告到宋太宗那里,说寇准野心大大的。寇准当然不能背这个大黑锅!他就说温仲舒当时也在场,这疯子为啥只拜自己不拜他?所以这就是一起恶意针对自己的陷害。而且,朝廷里,就属张逊跟我的关系差,所以这事儿的真相只有一个,就是张逊派人给我挖坑,想蒙蔽圣上置我于死地。宋太宗还算是个明白人,他知道寇准绝没有做皇帝的心思,这事儿八成就是张逊搞得鬼。但寇准被人在大街上喊万岁,要是这事儿不处理的话,那大宋天子的权威何在?脸面何在?于是乎,太宗一拍龙案:降了张逊的职、罢了寇准的官!虽然太宗过了一年又让寇准官复原职,但太宗这个处理结果,无疑是对全天下人的警告:“万岁”两个字是绝不可乱用的。随着“万岁”和皇权绑定的程度越来越深,到了宋代不仅喊“万岁”犯忌讳,连用“万岁”起名的人也变得越来越少,普通人更愿意用近义词来替代万岁。比如南宋末年任嘉定安抚使名叫昝万寿,把“万岁”换成“万寿”,含义基本没变,照样用。这个昝万寿后来献城投降了,忽必烈很高兴,给他赐名为“顺”,他后半辈子就叫昝顺了。

到了明清时期,随着皇权进一步加强,“万岁”这个词儿就彻底成了帝王专属,除了皇帝再也没有第二个人称万岁,魏忠贤权倾朝野也只敢让手下称呼他“九千岁”。这从侧面也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万岁真的是一道红线,哪怕是魏忠贤这等样人也碰不得。

图片

◇ 图为瞿昙寺中的“皇帝万万岁”牌

既然万岁成了帝王的“禁脔”,那么它在皇权时代有多受统治者追捧,到共和时代就有多让人反感。比如孙中山就特别反感这个叫法,他说:“万岁”乃帝王称谓,我等为革命,岂能高高在上,让人民仰望?孙中山并没有说一套做一套,一边反对叫万岁一边拿自己当王八,而是终其一生都在反对这种称呼。

图片

◇ 图为孙中山先生

1912年1月,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不管走到哪儿,经常听见有人朝他高呼:“大总统万岁!”孙中山心里很不是滋味,回到总统府就对秘书说:“封建专制已经推翻,但还是有人呼喊“万岁”很不适当。”当时,机要人员也向他报告说:各省都督发来的电文,好几份也有“恭祝大总统万寿无疆”这样的词句。孙中山听了,马上严肃地说:“封建流毒真深!必须继续肃清!我们已经革除了帝制,难道还要做皇帝吗?!对那些凡是祝我“万寿无疆”的,都要劝导。以后如果再是这样,就把原件退回!”除了不让人张口闭口喊万岁以外,孙中山就任大总统后一直注意政府官员之间、官民之间、上下级之间的称谓。下令政府人员间都要以官职相称,不能再称大人、小人、主人、奴才。按民间一般称呼为“先生”或“君”,一律不得沿用前清官府的恶称,彻底替换了“大人、老爷、万岁”等封建称谓。

不过,就算是推翻了帝制,可两千年的封建帝制实在是太长久了,中国人早就习惯叫“万岁”了,不是孙中山区区几条命令就能改过来的。而孙中山每次听到万岁,都要不厌其烦的去劝说一番。在就职临时大总统视察南京城防,回程的路上,孙中山被群众发现了,人们纷纷围拢过来,顿时人山人海,鼓掌欢呼:“大总统万岁!孙中山一边向群众欠身、招手表示感谢,一边让部下劝说群众不要喊“万岁”的口号。

等到1912年4月,随着清帝宣布退位,孙中山也卸下了临时大总统的职务,此时无官一身轻的他应邀请来到福建考察。船泊马尾,福建省都督孙道仁上船迎接,没想到两个人刚一见面,孙中山的脸色就冷下来了,问他:刚才在江面上我看到了很多小船上插着纸旗,上边写着“孙大总统万岁!”,是你干的吧。孙道仁还以为孙中山要夸自己,赶紧说:对对对,就是我发动群众做的。没想到孙中山给他劈头盖脸一顿训,老百姓不懂事也就算了,你堂堂一省督军也这么糊涂,“万岁”两字,本是封建皇帝强迫手下的官民这样称呼他的。我们为了反抗“万岁”,流了多少鲜血?!我如果接受这个称呼,如何对得起牺牲的同志?如果你们不取消,我不能熟视无睹,只好不下船了。孙道仁听后连忙道歉,马上让人通知把那些纸旗都改写成为“欢迎孙中山先生”。

图片

◇ 图为1924年11月17日,孙中山夫妇到上海,在寓所接见各界代表

到了孙中山晚年,他还致力于“不说万岁”的事业中。1924年11月,北洋政府发动政变,成立段祺瑞执政府,邀请孙中山北上进京,一齐商讨新政府的政权组建问题。孙中山一行人坐船到达天津,天津市民夹道高呼:“总理万岁!”。当时孙中山已经是癌症晚期,连续的高烧不退,但他仍撑着虚弱的身体在车窗口连连摆手,然后一脸失望的对随员说:“革命党人只有同志,没有皇帝,人们什么时候才能明白,革命不是为了再造一个皇帝呢?”此时,孙中山已经没有时间给老百姓科普“不说万岁”的道理了,在莫大的遗憾中,孙中山于1925年3月12号离开人世。

图片

◇ 图为孙中山先生的灵堂

从孙中山反对这种动不动就喊“万岁”的习惯上来看,他的革命理想不仅限于政治革命,也包括文化和社会观念上的革命。不让人们喊“万岁”,就是为了从文化和心理层面清除封建残余,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和民主意识。

前文讲过 ,“万岁”在古代中国慢慢变成皇帝的专属尊号,象征皇权至高无上、永世长存。而当时的天下是一家一姓的天下,守着这么大的“家业”,这些帝王们当然要鼓励臣民喊“万岁,万万岁”,以示“民心归附”,强化自己的统治合法性。而孙中山建立的是天下人的天下,是“主权在民”的民主共和国,“万岁”代表的思想理念跟与民主平等的完全相悖。如果人人都对着他孙中山喊“万岁”,这在潜移默化之间,就会让人想到皇帝,进而产生个人崇拜。可以说,孙中山在自己的遗嘱中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正是看到自己推动的革命事业还远远没有完成,推翻两千年的帝制不易,革中国人思想深处的奴性思维的命,那更是难上加难。

   0


热门专题
1
美伊冲突
6
俄乌战争
11
大S
2
以伊战争
7
万维专栏
12
洛杉矶大火
3
四中全会
8
何卫东
13
叙利亚
4
中美冷战
9
AI
14
苗华被抓
5
川普
10
中共两会
15
美国大选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