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史海钩沉 > 正文  

日本粗话“八嘎呀路” 竟然是中国“成语”

www.creaders.net | 2025-10-14 15:56:11  三立新闻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在许多关于抗日战争的电影或电视剧中,观众对一句愤怒的日语骂词“八格牙鲁”绝对不陌生。虽然中文音译听来简单,但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书写汉字,以及其背后跨越中日两国的文化典故,远比表面上“混蛋”的翻译来得丰富且复杂。

“八格牙鲁”并非单一词汇,而是由两个日语词组合而成,日文汉字写法是“马鹿野郎”。马鹿 (ばか/ Baka) 有笨蛋、傻瓜、愚蠢的意思;野郎(やろう/ yarō)则泛指家伙、小子、粗野之人,是日语对男性的蔑称。

因此,将“马鹿”和“野郎”结合,最直接的中文翻译就是“笨蛋混帐”或“愚蠢的家伙”,语气强烈,充满鄙视与侮辱性。

语源溯源:“马鹿”与中国“指鹿为马”典故

维基百科指出,关于“马鹿”的语源,最广为流传且富有戏剧性的说法,源自中国古代秦朝赵高“指鹿为马”的典故。秦朝奸臣赵高将鹿指称为马,借此试探朝臣忠诚与否。在日本的解读中,“马鹿”指的就是那些连鹿和马都分不清楚的极度愚昧之人。

这种说法早在日本的古典文献《运步色叶集》中就有记载,将“马鹿”释为“指鹿曰马”,显示了两国文化的历史交融。此外,另有学者主张“马鹿”源自梵语,是“愚蠢、痴”之意“莫迦”(moha)的音译,或来自禅宗佛典中意指“破产”的“破家”一词,意味“愚蠢到散尽家财之人”。

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影视作品中,“马鹿野郎”被日本军官用来对下属或中国人民发泄极度的愤怒和蔑视,反映出当时侵略者对被压迫者的残暴与不满,因此常被翻译为“混蛋”或“畜生”,以符合当时语境下的强烈情绪。

然而,现代日语中,特别是单独使用“马鹿”(Baka)一词时,其意义会因语气和情境而产生巨大转变。连用“马鹿野郎”时,仍是极具攻击性的骂人话。但当语气温和或带有娇嗔时,单独的“ばか”可能被用于情侣或亲人之间,等同于中文的“小傻瓜”或“讨厌鬼”,反而带有亲昵和玩笑的意味。

因此,虽然我们应铭记历史中的屈辱与苦难,但了解“八格牙鲁”背后复杂的语源和语境变化,能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语言与文化的深度。下次看到日剧里,情侣斗嘴或朋友间开玩笑地说“ばか”时,别再把戏谑的调侃,当成是咒骂对方了。

抗日劇,經常可以聽到日本兵用「八格牙魯」罵人。(影視圖/翻攝百度百科)

抗日剧,经常可以听到日本兵用“八格牙鲁”骂人。(影视图/翻摄百度百科)

中國抗日劇為了醜化日軍,殘酷的侵華史往往變成喜劇。(影視圖/翻攝百度百科)

中国抗日剧为了丑化日军,残酷的侵华史往往变成喜剧。(影视图/翻摄百度百科)

《百鬼夜行繪卷》1832年的馬鹿畫像。(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百鬼夜行绘卷》1832年的马鹿画像。(图/翻摄自维基百科)


   0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北京慌了,彻底慌了
2 名单一出,炸锅了!
3 四中全会,终于要摊牌了
4 刚从东北回来,不知当讲不当讲……
5 川普发怒,不少中国人资产归零
热门专题
1
美伊冲突
6
俄乌战争
11
大S
2
以伊战争
7
万维专栏
12
洛杉矶大火
3
四中全会
8
何卫东
13
叙利亚
4
中美冷战
9
AI
14
苗华被抓
5
川普
10
中共两会
15
美国大选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