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史海钩沉 > 正文  

君主颜面大过天!他不死,战争难以终结

www.creaders.net | 2025-10-15 15:39:39  历史鉴赏者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欧洲救世主、神圣王、欧洲宪兵等等,在拿破仑战争以后,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以及他带领的沙俄,得到了一系列欧洲的称号。

事实也是如此,亚历山大一世带领沙俄,击败了差点统一欧洲的法皇拿破仑一世,拯救了欧洲大陆上几乎所有的小国家。

这一时期的沙俄军队,是可以在巴黎阅兵,在整个欧洲大陆耀武扬威的存在。但是亚历山大一世本人,却在1825年离奇去世,年仅48岁。更关键的是,他没留下法定意义上的儿子,所以沙皇的位置,只能由自己的弟弟来继承。

亚历山大一世有两个弟弟,分别是二弟康斯坦丁以及三弟尼古拉。按照顺位,康斯坦丁应该继承大统,不过这位爷是个爱美人不爱江山的主,由于他娶了一个波兰普通贵族女子为妻,违反了门当户对的原则,因此等于是自动放弃了大位继承权。

就这么着,沙皇大位莫名其妙就落在了老三尼古拉手里。尼古拉一世继位的时候,沙俄依旧顶着欧洲霸主的光环。

为了巴尔干半岛,不惜发动克里米亚战争

沙俄发动任何一场战争,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抢地盘。但是,自从接触文明以后,沙俄也学会了师出有名这一套。

1853年克里米亚战争爆发之前,沙俄是什么状态?那时候沙俄还顶着欧洲宪兵的桂冠,依旧在吃着拿破仑战争时期遗留下来的老本。

在他们看来,身为欧陆霸主,想要哪块地,还不是动动嘴皮子的事情?

那时候他们想要占领巴尔干半岛,彻底切断东西方之间的陆上交通。真要让他们办成了这事儿,那光靠收过路费,他们就能赚麻了。

图片

但当时巴尔干半岛还在奥斯曼土耳其手里。对于这个已经行将就木的腐朽王朝,尼古拉一世是不屑一顾的。

为此,尼古拉一世特地派了个使者去羞辱奥斯曼土耳其的苏丹。他们要求土耳其人撤离巴尔干半岛,理由有2条:

  • 第一,巴尔干半岛上的南斯拉夫人,和沙俄的东斯拉夫人是同胞关系,所以沙俄有资格去保护这些同胞,以免他们继续被土耳其人欺负。

  • 第二,巴尔干半岛上到处都是东正教徒,沙俄又是东正教的领头羊。因此沙俄同样有资格去保护这些同一信仰的人,以免他们被异、教徒欺负。

这其实和后来大鹅出兵乌东的理由如出一辙。苏丹忍不了被这么欺辱,果断选择反击,大战由此而爆发。

图片

被奥地利出卖,尼古拉一世含恨而终

单纯靠奥斯曼土耳其的力量,是不可能击败沙俄的。因为彼时的沙俄正处于上升期,但奥斯曼土耳其早就在下坡路上一骑绝尘了。

为此,苏丹喊来了英法以及撒丁王国等帮手,4国联手一起对付沙俄。

尼古拉一世一点也不慌,他们觉得英法不会插手,就算英法插手,他们俄国人背后也有普鲁士和奥地利这两大强国作为后盾。

可真正等到战争打起来的时候,尼古拉一世才有点后悔。

  • 一来,当时的沙俄还在使用老式的帆船作战,可英国人已经把蒸汽机使用在了战船之上。这两样东西就不是一个时代的产物,沙俄的黑海舰队几乎被完虐。当然了,英国海军介入之前,沙俄的黑海舰队对付奥斯曼土耳其的海军还是很轻松的,号称是保住了帆船海军最后的尊严。

  • 二来,奥斯曼土耳其喊来的帮手,那是真上啊。可关键时刻,沙俄喊来的帮手,一个比一个精。普鲁士认为沙俄当年在普奥战争的时候,偏袒奥地利,所以普鲁士一直不肯亲自介入战争。至于奥地利,那就更离谱了,直接出卖了沙俄。

正当双方在克里米亚半岛厮杀,沙俄最需要援军的时候,奥地利不仅没有帮助沙俄,反而出兵8万,陈兵匈牙利与摩尔达维亚公国、瓦拉几亚公国边境,要求沙俄尽快退出这两个公国,否则他们就会出兵对付这里的俄军。

前线战事吃紧,海军全军覆没,损失无数青壮年,又被兄弟单位出卖,罗曼诺夫家族在国内被千夫所指。万念俱灰之下,尼古拉一世再也扛不住压力,最终在1855年3月含恨而终,年仅59岁。他死了以后,虽然他的儿子亚历山大二世还坚持了近1年时间,但大家都知道,沙俄战败是铁板钉钉的事情了。

图片

尼古拉不死,克里米亚战争不会草草结束

1855年3月,尼古拉一世去世,死因至今是个谜。很多人认为,他是自尽的,但是按照他的信仰来看,这事儿似乎又不可能。

不管怎么说,尼古拉一世一死,那么事情就好解决多了。因为发起战争的那个人死了,也算是为这场失败的战争承担了罪责。他不死,那么罗曼诺夫家族,就必须要承担一切,沙皇能不能继续干下去,都是个大问题。

当时沙俄损失了50多万人马,黑海舰队也全军覆没,克里米亚半岛被英法联军所占,沙俄面临崩盘的局面。

在奥地利的撮合下,尼古拉一世的儿子亚历山大二世选择与英法和谈。其实这个时候战争就应该结束了,但是英法提出的要求过于苛刻,最终亚历山大二世难以接受,再加上丧父之痛,使得他决定继续坚持一段时间。

一直到了1855年12月,这个时候沙俄已经快扛不住了。奥地利这边再次派人过来说和,亚历山大二世这才卸下了包袱,开始与英法谈判。

最终在1856年3月,尼古拉一世去世一周年之际,在经历了激烈的讨价还价后,沙俄正式宣布战败,在《巴黎和约》上签了字。

图片

事情之所以如此顺利,主要是因为签字的是亚历山大二世,而不是他老爹尼古拉一世。

战争的发起者不是亚历山大二世,所以他的思想包袱没那么重,即便是宣布战败,那也是因为他老爹在的时候,沙俄已经损失惨重,他是临危受命,能够保住沙俄的基业,已经算是大功一件了。

至于这口锅该让谁来背,爱谁谁,反正不是亚历山大二世。如果尼古拉一世还活着,哪怕沙俄打得只剩下莫斯科这一座城,估计他也不可能承认失败。

为什么?因为作为欧洲救世主、神圣王的继承者,作为欧洲宪兵的掌舵人,沙皇尼古拉一世是不能承认失败的,这不仅损害他个人的颜面,也损害了整个罗曼诺夫家族乃至整个沙俄的面子。

在那个人治的国度,君主的面子大于一切,包括民族未来,包括国家前途,自然也包括无数青年的生命。

由此可见,要想结束一场无法结束的战争,唯一的办法,就是让那个战争的发起者走人。只有他走人了,战争才能体面地收场。

图片

欧洲各国的分歧,保住了沙俄

欧洲国家是普遍不团结的,自古以来就是这样。否则从古至今,欧洲也不会诞生这么多小国家了。

从大航海时代算起,早年是西班牙和葡萄牙争雄,后来荷兰作为海上马车夫也加入了战局。这些老牌列强熄火以后,英法两国又成了欧洲海权国家的代表,他们同样针锋相对,为了瓜分地盘争斗不休。

这俩国家还没分出个子丑寅卯,普鲁士带领下的德意志帝国又崛起了。无论是德国、法国还是沙俄,任何一个想要统一欧洲的强国,最终都会遭到欧洲其他国家的围剿。这就是欧洲。

所以在处理战败国沙俄的时候,欧洲各国同样表现出了非常不团结的一面。那时候能说得上话的,无非就是英法奥普四大强国。其中普鲁士还没真正崛起,只能干瞪眼。奥地利则一直盯着巴尔干半岛的利益,丝毫不在乎沙俄未来会怎样。

英法两国在处理沙俄的问题上,产生了严重的分歧。按照英国人的想法,就是要把沙俄给分解了,让东欧不再出现如此强大的国家。但是按照法国人的想法,沙俄一旦熄火,那英国将在黑海一家独大,到时候法国就被动了,因此法国坚决反对。

最终沙俄几乎没丢掉一寸土地,甚至连尸横遍野的克里米亚半岛,依旧掌握在沙俄手里。你上哪儿说理去?

很多人谣传,东方不能允许大鹅战败,且不说这话是谣言,就算是真的,那又能说明什么?其实何止是东方这么想?欧美在这个问题上难道就勠力同心?

有大鹅在,老美就可以牵制欧洲,这是不争的事实。所以说,很难保证这场战争过后,不会出现类似克里米亚战争的结局。

   0


热门专题
1
美伊冲突
6
俄乌战争
11
大S
2
以伊战争
7
万维专栏
12
洛杉矶大火
3
四中全会
8
何卫东
13
叙利亚
4
中美冷战
9
AI
14
苗华被抓
5
川普
10
中共两会
15
美国大选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