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史海钩沉 > 正文  

一个小人物,搅乱崇祯的南逃大计

www.creaders.net | 2025-10-16 15:11:22  熊飞白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甲申之变是一场拨云诡谲的历史大戏,在这场大事件中,有这样一位人物:

他职衔不高,只有区区七品,但每次事关崇祯去留的大事,他都在场,并且一招制敌,终结皇帝的南逃美梦。

城破之时,他左右逢源,逃出生天,但最终并没有逃过南明朝廷的刀斧,以逆案二等承受国法惩处。

此人便是都给事中光时亨。

在1644年的鼎革大势之中,光时亨对儿子说:“诸葛兄弟分事三国,伍员父子亦事两朝,我以受恩‘大顺’,汝等可改姓‘赵’读书,以无负南朝科第。”(《明季北略》卷二十二)

两方下注,保持家族利益,是古时大族的生存之道,但到了甲申之变时,这种做法,却格外为人不齿。

但存在即有合理之道,或者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中,这才是士大夫读书人马基雅维利式的生存暗线。

01

力阻崇祯南逃

朝廷南迁,毫无疑问是崇祯解局的周郎妙计,只是却遭遇了绝大多数官僚的反对。

在党争不断的明末,居然不再党同伐异,左中右难得地大联合。

其中最亮眼的就是这位刑科都给事中光时亨,而且他每次出手都是清场式大招。

光时亨,桐城籍祁门人,崇祯七年三甲进士,崇祯十五年,提拔进京,历任兵科、刑科给事中,崇祯十七年又升为刑科都给事中。

崇祯十七年的春天,敢于谈及南迁的大臣屈指可数,崇祯好不容易找到一位左中允李明睿。两人金殿密谋,定下了南迁的诸多步骤与细节。

等到二月二十八日,山西全境陷落的坏消息传到北京。崇祯皇帝发话,命各位大臣赶紧献上战守策略。

李明睿心领神会,立马上疏请皇上南迁南京,崇祯等来了久候的梯子。

但朝议之下,应者寥寥。甚至东林党一方反对皇帝南迁,提出以太子南迁监国,或将另外两个儿子永王、定王分封江南的方案。

群臣对于皇帝内心的小九九置若罔闻,反而积极地反对,其中最为显眼的就是光时亨。

图片

二月三十日,光时亨上疏,参李明睿的提议是异端邪说:“不杀明睿,不足以安人心。”对于南迁,又说:“贼四面环集,乘舆将安往?请固守根本,以定人心。”

光时亨这个说法可是有来头的,正统朝土木堡之变后,朝廷大臣也有主张南迁的,但于谦一锤定音:“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

光时亨的说法可谓效法先贤,说得“光明磊落”,话里话外暗指崇祯皇帝对于守城三心二意。

崇祯看出了他的“险恶用心”,直接将他召来骂了一顿:“朕南迁是邪说,那太子南迁不是一样的邪说吗?为什么你只参李明睿?诸位大臣平时调门多高啊,如今国事如此败坏,却没有一位忠臣义士为国分忧,你们所谋的又是什么邪说?“

崇祯这番话犹如灵魂拷问,同样是南迁,怎么建议太子南迁是正论,劝朕南迁的是邪说?他的愤怒,不在于“说”,而在于谁才是“邪“。

崇祯恨恨地道:“光时亨阻碍朕南迁,就该一刀砍了。”但是他哪里敢一刀砍了言官,顶多就是打打嘴炮发泄而已。

别以为光时亨只是反对皇帝跑路,他连太子南迁的提案也一同反对。

图片

三月初三,朝廷第三次召开扩大会议,议南迁之事。

内阁大学士范景文、左都御史李邦华、少詹事项煜一同启奏:“请先奉太子抚军江南。“这三位都是东林党或东林同道。

这么一来,提议崇祯南迁的力量又落了下风。崇祯左右为难之际,给事中光时亨出来呵斥道:“你们到底想干什么?奉太子南奔,想重演唐肃宗灵武故事吗?”

光时亨的厉害之处是,每逢关键时刻就一键清零,不仅范景文等人不再说话,其他所有大臣也都不再作声。

唐肃宗灵武故事,指的是唐朝安史之乱时,安禄山叛军威逼长安,唐明皇李隆基只得弃城南逃,前往四川躲避,途中在马嵬坡发生了兵变,权臣杨国忠全家被杀,杨贵妃被逼死。

随后,太子李亨不再随李隆基车驾入蜀,而是留在陕西组织军民抵抗叛军。在灵武,李亨被拥立为皇帝,遥尊李隆基为太上皇。

一场关系到崇祯身家性命的重要会议,又被光时亨几句话给搅黄了。崇祯气得说出了那句著名的话:“朕非亡国之君,诸臣尽亡国之臣!”

光时亨这么卖力地反对,到底是何居心呢?

02

光时亨的如意算盘

朝廷中,此时分成两派,陈演与魏藻德为代表的北方派,或称东林反对派。史家认为这两位阁老也是反对崇祯南迁的。

陈演字发圣,是四川井研人,天启二年进士;魏藻德是薛国观的学生,更是东林党的对头。

他们的身家以及政治根基都在北方,假如皇帝南迁,意味着中央权力南移,将动摇北方派大臣的权力基础,同时也会逼迫他们丢弃家产,因此暗戳戳地反对这项动议。

光时亨实际上是陈演马前卒,他受陈演指使,冲在最前面撕咬。

除此之外,光时亨还打着更加不为人知的算盘。

其时,光时亨与御史王章同守阜成门,三月十九日上午,光时亨见各处城门已破,想拉着王章逃走,王章厉声道:“事已至此,难道还怕一死吗?”

光时亨道:“现在这样死了,和一个小卒有什么区别,不如去紫禁城找皇上,如果找不到再死不迟。”王章想了想,也就同意了,两人并马而行。

没过多久,闯军已经追上,呼喝二人下马。光时亨仓皇下马跪拜,王章不理,呵斥闯军,对方大怒,乱枪将王章刺死。

而光时亨毫无心理压力地投降闯军,《怀陵流寇始终录》载:“二月丁亥,城都中人士云:光时亨,受闯贼密旨,为高阿那肱故阻上行,而先降。” 

高阿那肱是北齐宰相,献北齐后主降周以博取富贵。

李自成果然没有亏待这位立下“大功”的降臣,不但没有严刑逼捐,还嘉奖他,许他以原来官职继续留任。

然而,好景不长,闯军在一片石大败于吴三桂与清军。

图片

光时亨也不做大顺忠臣了,就在李自成败退回北京同一天,寻机脱离起义军队伍,投奔南明小朝廷。

但光时亨没想到,还没到南京,六月初八,抓捕他的命令就从南京发出,他在八月走到宿迁时被擒获。

随后南京朝廷定下顺案,判处光时亨从逆罪二等,判斩刑。

马士英列出的罪名就两条:力阻南迁、身先迎降。后与周钟、武愫,雷縯祚、周镳等人一同弃市。

光时亨曾矢口否认投降闯军,自辩说在王章遇害时,他还指着闯军破口大骂,仰天长叹说“为子尽孝、为臣尽忠”要和王章死在一处,又从城墙上跳下,但只断了左臂;后来自刭被仙观中道士相救;最后一次,和兵部主事金铉相约投御水河,只有他为市民相救。

然而,一个人三度求死而不得,说出来是想骗鬼呢?

光时亨忘记了一点,所有在李自成屠刀下逃生的明朝降臣,只有三个前提:首先,不能是重臣,比如朱纯臣、魏藻德;

其次是李自成经过考选后,直接被录用的中下级大臣,如何瑞征、周钟等人;

最后,或者要大量捐输买命,比如陈演,几乎倾家荡产,捐输了四万两银子,李自成大喜,没有加刑。

而光时亨呢,有没有拷枷逼捐?有没有有参加考选?在自辩的时候,他无从提起被拷夹逼捐之事,这可是大多数大臣表明没主动投降李自成的重要事迹。

由此可见,光时亨的辩驳是无力的,且与事实不相符,南明朝廷判罪——迎降,主动迎接闯军,真没冤枉他。

也许光时亨与儿子书信往来时的一句话,才是他投闯的真正原因。“诸葛兄弟分事三国,伍员父子亦事两朝,我以受恩‘大顺’,汝等可改姓‘赵’读书,以无负南朝科第。”

古代家族为了保持家门不坠,通常会如诸葛三兄弟那样多方下注。

光时亨的二臣所为,原来是效仿“先贤”!作为罪证确凿的二臣,光时亨被砍头一点不冤。

熊说:

光时亨不算朝中重臣,顶多就是一个言路补缺的给事中,但是他却利用言官的权力,多次在关键时刻,放大招扼杀了崇祯的南迁企图。

纵观光时亨的言行,可谓“光明磊落”,但其内心想的却是高阿那肱故事。

就如他那些豪言壮语一样,对于一些儒家士大夫而言,忠君保国,不过是“严于律人”的高调而已。

改朝换代,对于这些费拉而言,顶多是换了个主子侍奉,忠孝仁义,礼智信正,从来只是识时务者的贞节牌坊。

大明276年江山,就被这样一伙满口主义,实际上却一肚子生意的圣贤弟子们,毫无压力地卖了。

以上故事在《崇祯七十二小时》中比比皆是。

一个王朝的灭亡,不一定全是宏大叙事,反而充满着各种蝇营狗苟,魑魅魍魉。

《崇祯七十二小时》深入甲申之变的细节,为你展现了亡国之季千奇百怪的险恶人心。

   0


热门专题
1
美伊冲突
6
俄乌战争
11
大S
2
以伊战争
7
万维专栏
12
洛杉矶大火
3
四中全会
8
何卫东
13
叙利亚
4
中美冷战
9
AI
14
苗华被抓
5
川普
10
中共两会
15
美国大选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