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史海钩沉 > 正文  

从血腥镇压到投共遭枪决 陈仪之死揭密

www.creaders.net | 2025-10-20 15:43:39  三立新闻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说起1947年的“二二八事件”,台湾社会的记忆里,永远烙印著时任行政长官陈仪的名字。他因治理失当引发民怨,并最终导致了血腥的镇压。然而,讽刺的是,这位在台湾饱受争议的高级将领,最终却不是因“二二八”而定罪,而是因“通匪叛国”,于1950年在台北马场町遭到枪决。

任命台湾省长:权力的顶点与矛盾的起点

陈仪出生于1883年浙江绍兴,曾于日留学、加入国民党军队,官阶直升至二级上将。1945年日本战败后,陈仪被任命为台湾省行政长官暨警备总司令,代表国民政府接收台湾。

然而,他上任后在台湾面临社会、经济、族群矛盾激增,尤其对台湾本地民众与外省干部间的不满处理备受批评。

1945年10月25日,陳儀(右)代表國民黨政府接手台灣,在台北公會堂接受大日本帝國第10方面軍司令官安藤利吉所簽名蓋章的受領證,經由第10方面軍參謀長諫山春樹(左)轉交給陳儀。(圖/翻攝維基百科)

1945年10月25日,陈仪(右)代表国民党政府接手台湾,在台北公会堂接受大日本帝国第10方面军司令官安藤利吉所签名盖章的受领证,经由第10方面军参谋长谏山春树(左)转交给陈仪。(图/翻摄维基百科)

陳儀(1883年5月3日—1950年6月18日),日本陸軍大學畢業,中華民國陸軍二級上將,戰後擔任台灣省行政長官兼台灣省警備總司令部總司令,其任內發生二二八事件,被解除行政長官等職務,是該起事件當中最具爭議的政治人物之一。(圖/翻攝維基百科)

陈仪(1883年5月3日—1950年6月18日),日本陆军大学毕业,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战后担任台湾省行政长官兼台湾省警备总司令部总司令,其任内发生二二八事件,被解除行政长官等职务,是该起事件当中最具争议的政治人物之一。(图/翻摄维基百科)

1947年2月27日,专卖局查缉员在台北市太平町天马茶房附近查缉私烟,打伤烟贩林江迈、误杀市民陈文溪,激起群众久积的愤怒。2月28日,市民罢市、罢课、罢工,游行至专卖局抗议、前往长官公署请愿,但遭到卫兵以机枪扫射,数人死伤。(图/翻摄维基百科)

1947年2月27日,专卖局查缉员在台北市太平町天马茶房附近查缉私烟,打伤烟贩林江迈、误杀市民陈文溪,激起群众久积的愤怒。2月28日,市民罢市、罢课、罢工,游行至专卖局抗议、前往长官公署请愿,但遭到卫兵以机枪扫射,数人死伤。(图/翻摄维基百科)

二二八事件:镇压、戒严与历史责任

1947年2月28日,台湾由于烟酒查缉引发的群众抗议迅速升级。3月10日,陈仪宣布全台戒严,并解散各处临时处理委员会。

当时他向中央呈报,称“此次事件并非普通人民暴行”,并请调兵援助。此次镇压造成数千至上万人伤亡,为日后台湾“白色恐怖”时期埋下伏笔。

虽然蒋介石未立即除去其职务,但陈仪的声誉却因此被烙上重大污点。

陈仪鉴于军警兵力不足以掌控局势,采取两面手法,表面让步妥协,答应官民共组处理委员会、协调解决事件冲突;另一方面向南京市的中央政府请兵,要求国防部参谋总长陈诚尽速调派素质优良的一旅步兵前往台湾。(图/翻摄维基百科)

陈仪鉴于军警兵力不足以掌控局势,采取两面手法,表面让步妥协,答应官民共组处理委员会、协调解决事件冲突;另一方面向南京市的中央政府请兵,要求国防部参谋总长陈诚尽速调派素质优良的一旅步兵前往台湾。(图/翻摄维基百科)

转任浙江省主席:倒戈共产党

1948年6月,陈仪被调任为浙江省主席。这对他而言,既是回归故里,也是监控重任,蒋介石对他下达政治任务,要求他稳定沿海局势、监控共产势力。

然而,在国共内战尾声,陈仪却在浙江走上不归路。他不但没有感谢蒋介石的宽大处理,反而私下释放100多位被捕的共产党员,1949年1月,在解放军占领浙江前夕,陈仪主动联络中共地下党员,并试图策动驻守东南要津的学生——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一同率部投降。

尽管陈仪对汤恩伯有如再生父母般的提拔与资助,还将女儿嫁给他,但在国家存亡的关键时刻,汤恩伯将军最终选择了国家大义,将策反信呈报给了总统蒋介石,揭发了陈仪的叛国图谋。此信件最终成为陈仪被捕的重要证据。

汤恩伯 (1899 - 1954),原名汤克勤,浙江金华武义人。中国国民党高级将领,蒋介石的四大心腹之一。(图/翻摄维基百科)

汤恩伯 (1899 - 1954),原名汤克勤,浙江金华武义人。中国国民党高级将领,蒋介石的四大心腹之一。(图/翻摄维基百科)

马场町的枪声:七十年前的“反共基石”

1950年6月,陈仪被押解至台湾,经军事法庭以“通匪”罪名判处死刑,并在马场町执行枪决。

这场枪决,与同月处决的共谍吴石等人,共同构成了一道血淋淋的防线:它向全体军民宣告,在中华民国退守台湾、艰苦图存之际,任何企图投靠共产党、动摇国本的行为,不论官阶多高,都将面临最严厉的国法制裁。

陈仪的死亡,是国民党在台湾彻底确立“坚决反共”统治底线的政治宣言。

1950年4月,陈仪被押到台湾后,即对任何人不再发一言一语,5月19日,蒋介石亲下手谕纸条「枪决可也」,命保密局局长毛人凤办理此事,部下刘学仁害怕陈仪情绪波动不利枪决,欺骗陈仪说蒋介石要召见他,陈仪盛装打扮搭车到新店空军公墓,方知是被押往枪决。(图/翻摄维基百科)

1950年4月,陈仪被押到台湾后,即对任何人不再发一言一语,5月19日,蒋介石亲下手谕纸条“枪决可也”,命保密局局长毛人凤办理此事,部下刘学仁害怕陈仪情绪波动不利枪决,欺骗陈仪说蒋介石要召见他,陈仪盛装打扮搭车到新店空军公墓,方知是被押往枪决。(图/翻摄维基百科)

历史的反讽:今日国民党的迷失与背离

然而,七十多年后,当我们重新审视这段历史,却充满了讽刺和唏嘘。当年,陈仪因与中共秘密接触就被枪决,而汤恩伯因告发恩师而背负“不义”的骂名,只为坚守“反共救国”的信念。

对比之下,今日部分国民党人士对共产党的频繁接触与亲近态度,不仅让许多忠贞的国民党老党员感到不解与背叛,更让这段“大义灭亲”的历史,显得格外沉重与反讽。

2017年2月28日,时任总统蔡英文出席二二八事件70周年中枢纪念仪式,从受难者家属潘信行手中接过《二二八事件责任归属研究报告》。(图/翻摄维基百科)

2017年2月28日,时任总统蔡英文出席二二八事件70周年中枢纪念仪式,从受难者家属潘信行手中接过《二二八事件责任归属研究报告》。(图/翻摄维基百科)

   0


热门专题
1
四中全会
6
美伊冲突
11
大S
2
中美冷战
7
以伊战争
12
洛杉矶大火
3
川普
8
何卫东
13
叙利亚
4
万维专栏
9
AI
14
苗华被抓
5
俄乌战争
10
中共两会
15
美国大选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