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史海钩沉 > 正文  

为母报仇是否该被判死刑?网友看法两极

www.creaders.net | 2025-11-03 16:36:58  三立新闻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死刑存废议题向来备受争议,近来,有网友上传“张扣扣为母报仇案”,引起热烈讨论:有人说张扣扣是条汉子,有人认为法律不能为私人复仇开例外;该案件自 2018 年曝光后,持续在中国社会掀起巨大争议。

一名在童年目睹母亲身亡的少年,将仇恨埋藏心底 22 年,最终在除夕当日选择以极端方式报复,让这起悲剧再次成为社会震撼弹。

童年的伤口从未愈合

张扣扣 1983 年出生于陕西汉中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虽然家境清贫,但他有爱自己的爸爸妈妈,还有一个十分疼爱他的姊姊,一家四口相依为命,他始终认为那段日子是他生命中最单纯快乐的时光。然而 1996 年 8 月的一场冲突,永远改变了这个家庭的命运。

有网友上传「张扣扣为母报仇案」,引起热烈讨论。(图/翻摄自抖音)

有网友上传“张扣扣为母报仇案”,引起热烈讨论。(图/翻摄自抖音)

亲眼目睹母亲遇害 仇恨种子深植心底

1996年8月27日,年仅13岁的张扣扣和往常一样跟母亲汪秀萍,姊姊张丽波一起出门散步。按照惯例,他们会先在屋子周围绕一圈,然后步行到村子里的沟渠旁洗脚。张扣扣快乐地在沟渠旁玩著水,此时的他还不知道,在半小时之后,他的整个人生都会被改写。

“扣扣、丽波,穿好鞋子,咱们回家啦。”汪秀萍是个大嗓门的农村妇女,她招呼孩子的声音路过的人都能听见。张扣扣闻言乖乖地把鞋子穿好,牵著母亲的手准备回家。不料在回家的路上,汪秀萍一行三人遇到了村子里姓王的一户人家,两家人不知怎么起了冲突。由于谁都不肯退让一步,这场祸事很快便由语言冲突升级为肢体碰撞。

过程中,张扣扣亲眼见到母亲遭到暴力攻击;王家的汉子仗著自己有身体优势,抓住汪秀萍不放,王自新带著自己的两个儿子把汪秀萍按在地上殴打,还大声叫嚣著:“给我往死里打,打死了我抵命。”,气焰十分嚣张,最后汪秀萍被活活打死。

看到母亲惨死,张扣扣上前跪在母亲身前。“妈妈,我一定要替你报仇。” 13岁的张扣扣哭得撕心裂肺,悄悄在心里发下了誓;而这场悲剧也震动全村。

然而,判刑的时候,法庭却认为,造成汪秀萍死亡的罪魁祸首,是当时年仅十七岁的王自新的三儿子,王正军。经过审理,王正军被判处7年有期徒刑,王家需要赔付张家人民币9639元的赔偿费

但对此判决,张家完全无法接受,除了人民币9639元的赔偿费太少外,最大的争议就是真正用棍子打死汪秀萍的不是王正军,而是他的哥哥王富军。张家认为王正军替王富军顶了罪,目的就是利用未成年人的身分减轻刑罚。事实上,最后王正军仅仅只坐了三年半的牢就被放了出来,整个判决在当地引起大量议论。

张扣扣自此性格大变,沉默寡言,成绩下滑,并在国中毕业后离开学校。

参军两年:他说那是为了“变强”

立志强身,只为等待有朝一日讨回公道:2001 年,张扣扣成功通过征兵考试。他对外说是因为“喜欢军装、想当军人”,但真正的原因,是他不想再像 13 岁那年一样无力。两年的军旅生活让他变得更冷静、更自律,但仇恨也在心里越烧越旺。

张扣扣成功通过征兵考试。(图/翻摄自微博)

张扣扣成功通过征兵考试。(图/翻摄自微博)

退伍后,他选择离乡工作,不愿与仇家生活在同一条村路上。他在广州从事基层工作,收入不高却仍固定寄钱回家,默默承担起家庭责任。

返乡后心境崩塌:两个家庭的不同命运

2017 年他再度回村,发现王家生活宽裕、房屋更新,而自己依旧孓然一身。这种强烈落差,点燃了他长年压抑的情绪。

除夕行动:一把刀,三条人命

多年压抑的情绪, 终于在过年前夕全面爆发;2018 年大年三十,张扣扣听说王家兄弟会出门祭祖,心中认为机会已到。他戴上口罩与帽子,手持事先准备的刀具,在必经之路上等待。随后,他接连对王家兄弟与其父亲进行攻击,造成三人死亡。过程中,他并未攻击其他无辜者。案发后,他离开王家院落,于隔日清晨主动前往派出所投案。

张扣扣案一审现场。(图/翻摄自百度百科)

张扣扣案一审现场。(图/翻摄自百度百科)

投案后的审判:舆论两极,法律立场不变

这起案件迅速引爆全国讨论:有人认为他是被迫承受 20 年伤痛的悲剧者;也有人强调法律不能为私人复仇开例外。

法院在一审、二审最终都认定其行为构成极其严重的故意杀人罪,依法判处死刑。执行前,他的家人前往探望。张扣扣面色平静,只对父亲说了句:“爸爸,没事的。”2019 年,这起震动社会的案件正式落幕。

张扣扣被判处死刑,社会意见两极。(图/翻摄自抖音)

张扣扣被判处死刑,社会意见两极。(图/翻摄自抖音)

社会反思:悲剧不应再次发生

情绪能理解,但法律底线不能退让;张扣扣案之所以引发激烈辩论,是因为它牵涉到家庭悲剧、司法信任与复仇情绪三重议题。但法律界普遍认为:不论动机如何,生命不能由个人裁决。

倘若人人以“正义之名”行私人报复,社会秩序将不复存在。这起案件成为深刻的前车之鉴,也提醒外界:家庭悲剧需要制度矫正,而不是让下一代承受永无止境的伤痛。

   0


热门专题
1
四中全会
6
美伊冲突
11
大S
2
中美冷战
7
以伊战争
12
洛杉矶大火
3
川普
8
何卫东
13
叙利亚
4
万维专栏
9
AI
14
苗华被抓
5
俄乌战争
10
中共两会
15
美国大选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