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史海钩沉 > 正文  

同仁堂老板 中国首富惨死文革

www.creaders.net | 2025-11-23 20:01:07  NTDTV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白景琦的原型、百年老字号“同仁堂”的掌舵人乐松生的故事。

这个名字您可能感到陌生,但是他曾与荣毅仁齐名,堪称是上个世纪40年代的中国首富。

但是,共产党来了之后,一切都变了。乐松生相信了共产党,同仁堂被公私合营,他本人还给共产党捐钱捐物,捐房产捐飞机,最后却落得一个家破人亡的悲惨下场。

今天,就让我们看看在中共治下,百年老字号同仁堂和乐氏家族的悲剧。

同仁堂的起源

1669年,北京城。一个名叫乐显扬的宁波人,带着祖传的医术和一颗济世救人的心,走街串巷,摇着串铃为人治病,后来更是进入清朝太医院,创立了“同仁堂药室”。

同仁堂的名字来自“同修仁德,济世养生”,以“制药一丝不苟,卖药货真价实”为宗旨。

乐显扬的儿子乐凤鸣将这份信念发扬光大,立下铁律:“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这句话成了乐家后人制药的祖训,一直被乐家后人严格遵守,因此才有了同仁堂后来的大名。

同仁堂的药有多讲究?比如虎骨酒,得埋在缸里整整两年;再造丸,要密封一年才能卖。为什么要等这么久?因为他们相信,药的燥气得慢慢消散,疗效才能达到最好。

安宫牛黄丸,更是同仁堂的镇店之宝。从选材到炮制,遵循“上等、纯洁、地道”六字真言。传说,1976年唐山大地震,一位被困废墟的妇女高烧不退,医生用安宫牛黄丸救了她一命,两丸下去,奇迹般退烧!这可不是传说,而是真真切切的口碑。

同仁堂老板 中国首富惨死文革

1956年1月15日,北京举行庆祝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大会,工商界代表乐松生先生向毛泽东呈上报喜的大信封。

1723年,雍正皇帝钦点同仁堂为宫廷御药房,声誉达到顶峰。从此,同仁堂的药香飘进了紫禁城,供奉了八代皇帝,整整188年!乌鸡白凤丸更是慈禧太后的心头好,赏赐嫔妃,珍贵无比。至今,故宫还保存着同仁堂的安宫牛黄丸,百年过去,依然色泽鲜艳,药香扑鼻。

成为中国首富

20世纪40年代,同仁堂传到了第十三代传人——乐松生手中。他,就是那个被誉为“中国首富”的人。

乐松生不是一般的富二代。他中学毕业后,在同仁堂旗下的达仁堂和北京同仁堂的生意帮忙,深受在德国、英国留学的伯父和父亲影响,眼界开阔,头脑灵活。他接手同仁堂后,生意遍布南北,与无锡的纺织大王荣毅仁齐名,有“南荣北乐”的美誉。

乐松生为人随和,体贴员工,深受大家爱戴。在他的管理下,同仁堂的声誉如日中天,药铺开遍大江南北,成了中国中药的代名词。

被推举为经理

1949年,中共占领北京。同仁堂的工人们成立了工会,资方和工会谈判僵持不下。谁来打破僵局?大家一致推选了乐松生!

那年10月4日,工会举办了一场联欢晚会,并且特意邀请乐松生参加。他还纳闷:“我一个资方代表,去干嘛?”结果,晚会的“压轴大戏”让他目瞪口呆——工人们一致推举他当同仁堂的经理!

开始,乐松生还怀疑是不是自己听错了,直到会场内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主持人请他给大家讲几句话的时候,他才意识到这是真的。

由于这事太出乎意料,乐松生激动得语无伦次,上台结结巴巴地说:“我一定在共产党领导下,把同仁堂经营好,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公私合营时代

当上经理之后,乐松生响应时任北京市市长彭真的建议,试办中药提炼厂,以便改进中药制造的程序并提高质量。

他聘请了北大药学系教授成立国药改进研究室,试制银翘解毒丸、香莲片、女金片、黄连上清丸等产品,并获得成功。至1959年,同仁堂全年总产值1,252万余元,产品583种。

1954年,乐松生主动递交同仁堂公私合营申请。不久后同仁堂成了公私合营企业,是第一家公私合营的中华老字号。1956年,乐家的另一项资产达仁堂合并到同仁堂,也成了公私合营企业。

1956年1月,庆祝社会主义改造胜利联欢大会,乐松生受到毛泽东等中共领导接见。

很多年前,乐松生在中学读书的时候,就读到了一些宣扬共产理论的书籍并接触到了一些所谓的“进步”师生。他没想到自己会被推举成为同仁堂的经理,觉得这是中共对他的尊重,也是自己报效国家的时刻。

但是实际上,这只是中共搞统战的手段而已,因为刚刚篡政的中共,需要有从商经验的人为他们服务,拉拢像他这样为数不多的没有逃离中国大陆的富商。

捐宅子、捐飞机

乐松生不仅交出了企业,还捐出了乐氏家族多年积累下的许多家产。

中共篡政初期,北京作为首都,要承载众多政府和部队机关,因而住房十分紧张。乐家得知部队急需住房时,便主动将“乐家花园”提供给部队使用。

乐家花园原本是清朝礼亲王府的花园,里面有雕梁画栋、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奇石假山。

后来,乐家又将“乐家花园”的全部房屋、物品以及园内的数十只梅花鹿折价一千五百匹布,半卖半送交给了华北军区,军区领导还表扬了乐氏家族,说他们是开明人士。

部队后来根据乐家的建议,把它改建成八一学校,供部队子女们学习。

北京市中心什刹海有一座漂亮考究的宅院,最早是乾隆时期大贪官和珅的宅子。民国初年乐家将它买下来,改建成了一所中西合璧的大宅院。

乐松生将这座宅院的大部分捐给了政府。它一度曾做为蒙古国驻中国的大使馆。1963年,郭沫若全家迁居此处,直到他1978年病逝。现在这里已经辟为“郭沫若故居纪念馆”,被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朝鲜战争期间,乐松生不仅带头认购公债和捐款,还捐赠了一架飞机。

60年代初,当局号召大办教育事业,乐松生带头捐献了两万元人民币,还将自己在崇文区的一套有47间房屋的私宅四合院捐献了。现在这所宅院成为崇文区一所重点小学的校舍。

因为这些贡献,乐松生声名大噪,和荣毅仁一样享有很高的荣誉,担任全国工商联主席,还当上了北京市副市长,与市委书记彭真关系密切。

文革的悲剧

1951年至1952年中共搞的“三反五反”运动期间,许多私营商人被中共镇压。乐松生受到彭真的保护,免于被镇压。

但是,好景不长,他对中共的帮助和倾囊相助只换来了十几年的安宁。

1966年,文革爆发。乐松生的保护伞彭真,作为中共党内第六号人物,也被打倒,关进了秦城监狱。

乐松生呢?在红卫兵眼中,他就是“剥削工人的万恶资本家”,还是“彭真的红人”。红卫兵冲进他位於崇文门的家,给他挂上牌子:“反动资本家乐松生”。

那一幕,简直让人心碎。他们不仅批斗殴打乐松生,还把他年近八旬的老母亲和夫人揪出来一起打。两位老人不堪折磨,当场去世。乐松生遍体鳞伤,侥幸活了下来,但恐惧和绝望如影随形。

一年多后,60岁的乐松生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没有骨灰,没有告别,这个曾经的中国首富,就这样黯然陨落。

而同仁堂呢?1966年被收为国有企业,文革期间停业多年,直到1979年才重开。乐氏家族的辉煌,毁于一旦。

同仁堂的衰落

中共建政后,乐氏家族分成了两支:一支留在大陆,以乐松生为首;另一支去了台湾,由与他同辈的乐崇辉带领。

留在大陆的乐氏家族几乎被文革摧毁。第十二代几乎全被打死,第十三代也只剩三人侥幸存活。乐崇辉1953年在台北开设同仁堂,但担心连累大陆亲属,很快关闭。

在本世纪一零年代,台湾的乐氏族人打算回中国创业,但是,北京的同仁堂集团对他并没有兴趣,还不准他使用同仁堂的品牌。

而中共治下的同仁堂在近年多次陷入质量丑闻,包括虚假标注生产日期、使用过期的蜂蜜、贴牌产品泛滥等。

2017至2022年短短五年间,同仁堂被药监局点名通报23次,“中国质量奖”被撤回,产品深陷质量风波。同仁堂还被爆出高管贪污受贿等丑闻。

2021年,相隔短短10天,同仁堂集团总经理高振坤和同仁堂股份原总经理刘向光相继落马,震惊全国。

三百年的金字招牌,就这样在中共治下毁于一旦。

   0


热门专题
1
四中全会
6
美伊冲突
11
大S
2
中美冷战
7
以伊战争
12
洛杉矶大火
3
川普
8
何卫东
13
叙利亚
4
万维专栏
9
AI
14
苗华被抓
5
俄乌战争
10
中共两会
15
美国大选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