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部队作家郑彦英在一篇题为《与刘少奇专案组副组长同行》的回忆文章里(见2011年5月17日《今晚报》),提到上世纪70年代末一个春天,在广州偶遇曾任刘少奇专案组副组长的一位军级首长——广空政治部刘副主任。因同住一个招待所,经常一起吃饭,一起散步,他好奇,“一直想问刘少奇专案组的事情,那时候刘少奇还没有平反,我不敢贸然开口”。后来终于有了机会。
有一天散步时,他问我是什么文化程度,我说是高中,他噢了一声,我说我一直想上大学,但是要部队推荐才行。他没有吭气,过了一会儿他说,你这个文化程度,是到不了刘少奇专案组的。我连忙说,那当然,起码得是大学生。刘副主任摇摇头,说恰恰相反,当时中央为什么让他当刘少奇专案组副组长,就是按着框框套下来的。我问什么框框,他说第一,必须是军级干部,第二,必须是五代红,第三,必须是高小五年级以上,初中三年级以下文化程度。
我大惊,想说前两条都可以理解,最后一条怎会这样定,但我张开口却没有说出来,心里头的想法,至今也没说给任何人。既然说开了,刘副主任一边散步一边接着说,我去北京是周总理跟我谈的话,说这个专案是江青最关心的一个专案,包括我来,都是江青圈定的。周总理让我负责日常工作,并建立各省刘少奇专案组,专案组成员选择条件,和中央专案组一样。之后他讲了一些省份的专案组情况。我听着,心里边翻江倒海的。
下面郑彦英转述了刘副主任另一天跟他说起的,当时为了找证据要抄刘少奇的家,家里一直有人,只好让红卫兵把刘少奇、王光美拉出去批斗,这边专案组的人立即进去抄家,云云,不具引。
原来如此。人们长期以来,只看过刘少奇在中南海里边受批斗的照片,闹不清谁是组织者,照这个说法,意不在批斗,不过“调虎离山”罢了。但,按照当时以至后来社会上运动的常理,既然有权批斗,自然有权抄家,这是一而二,二而一的,“有何不可”?整个“文革”中,无法无天(连假装的法律程序也不讲),没有什么搜查证、逮捕证这一套,都是当着被批斗者或其家人的面,抄他们的家,谁也不敢说个不字。对刘少奇还有什么避忌——需要做成似乎红卫兵批斗是自发行动,可以针对国家主席无礼,而专案组虽干着非法抄家,却只能偷偷摸摸,怕给刘少奇留什么口实吗?设想不可谓不细,但仍然令人疑窦丛生:难道专案组及其领导,潜意识中也自觉理亏,因而才遮遮掩掩,反不如“无知-无畏”的红卫兵们之理直气壮吗?
这篇小文却不打算讨论这个问题。要说的是,看到郑文,我跟他初听中央专案组成员三条件的反应相似,也是一惊。特别是第三条大为意外。我先还以为“小学五年级以上”是个底线,绝然无法想像还有个“初中三年级以下”的上限。我几乎怀疑是否属实。
但我想起过去所知,有些机要部门,或也包括外事部门,政审特别严格的单位,接纳年轻人时,除讲究阶级出身外,成文或不成文地要求尽量来自边远地区,或通常所说的穷乡僻壤。这固然有“越穷越革命”的观念支配,也还因为相对于城市人口,他们社会关系单纯。你用北京人,一上班他就跟外边电话联系上了,麻烦不麻烦?由此想到,当时的某些主管,作出第三条的规定,也是可以理解的;初中三年级以下,又在封闭的社会环境中,其知识结构有限,眼界阅历也有限,更易于约束管理吧。
刘少奇在文革时被红卫兵批斗。(网络图片)
而第一、二两条,我怀疑不是对所有专案组成员的要求,只是对象刘副主任这样的可作中央专案组(具体说是刘少奇专案组)副组长(组长是周恩来总理兼任)的人的要求。专案组那么多人,哪能个个是军级,个个是五代红呢。在当时,要找五代红的军级干部,多是红军时代参军的,的确也难从中找出几个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来了。至于专案组一般工作人员中,是不是全数都要求初中三年级以下,我也略有存疑。但转念一想,即便如此,料想这些同志在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队伍中,也早已经过自学和培训,不会在当初的学历上停步不前了。这是不需要今天的我们“替古人担忧”的。
以上云云,是读郑文后的一些联想。因关于特定时期的专案组,当事人很少有人详细陈说,而回顾历史,又往往绕不开,人们对专案组是如何组成的,如何运作的,不免感到神秘,而生好奇之心。像郑彦英这篇略窥一角的短文,也因而让人想起很多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