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1956年10月25日,中央下达的一则文件中,首次出现了“上山下乡”的概念,就此揭开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序幕。这场以城市知识青年到农村定居和劳动为主要议题的政治运动,前后持续了20多年,有近2000万“知青”参与到了运动之中。
实际上早在1955年9月4日,毛泽东主席就曾在一篇文章中批示:“知识分子可以去广阔的农村工作,在那里可以大有作为。”那么毛泽东为何要让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背后又蕴藏了哪些历史原因呢?
面对这种严峻的形势,《人民日报》刊载了一则社论,倡导农村高小毕业生积极参加农业生产,并认为这是现行制度下解决出路的基本办法。而这篇社论也堪称“上山下乡”运动的源头,但随着城市升学就业问题日益加剧,也引发了一系列不可预见的社会问题。
为了能够妥善解决毕业生不能升学的问题,刘少奇经过深入的社会调研之后,再一次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只有农村和农业才是容纳毕业生和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所在。刘少奇代表的是党中央和毛主席,向知识青年发出了“下乡务农”的指示。
“三年困难”时期和“文革”爆发之后,又积压了1000多万初高中毕业生,他们就是后来多次被提及的“老三届”。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知青上山下乡”重新被提上日程。1968年12月21日,在毛泽东的号召下掀起了一场“上山下乡”的热潮。
事实上毛泽东之所以会发出:“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口号,除了和解决国内问题有关之外,也和当时“中苏对立”的大形势有很大关系。“知青下乡”不仅可以解决就业问题,而且还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防御”意义。
在这种历史原因的促进下,毛泽东曾向全国发出多项备战指示,其中就包括“全民皆兵”、“备战备荒”等,极具历史意义和时代特色的名词。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全国各地的知青都纷纷加入“生产建设兵团”,成为了一支庞大的、具有生产和备战价值的“预备役”部队。
当时,在校的初高中生和大量的毕业生,几乎全部前往农村参加劳动。从后来的相关报道中可以得知,在“上山下乡”运动的号召下,城市知青纷纷涌入农村,为农业建设贡献出了宝贵的青春。
当然,“上山下乡”运动的根本意义,还在于打破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演变,继而为大面积培养“接班人”提供先决条件。其实早在建国之初,西方的一些国家就曾试图封锁和遏制新生的人民政权。
毛泽东同志为了抵制西方的”阴谋,以及为了解决城市知识青年就业问题,以独具创新意义的政治智慧,发动了这场以城市初高中毕业生为主体的“上山下乡”运动。
事实证明,这场运动有序的解决了国内外难题,即使也产生过一些“副作用”,但总体来看利大于弊。如今,重新回顾“知青上山下乡”运动时,不难发现这场运动的爆发原因十分复杂,所造成的影响时至今日依然存在。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大逆转!韩国政坛一夜变天? |
2 | 美情报部门证实:何卫东被罢免 曝习新一轮 |
3 | 董军突然消失 美情报证实重磅“谣言” |
4 | 逼习退位 这三人接掌“党政军” |
5 | 川普恼火 曾当众怒斥他:“下流贱人”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一片萧条 房子连租都租不出去了 |
2 | 亮瞎眼,原来大家真的误会川普了 |
3 | 重大变革!川普刚刚签令 |
4 | 太子党密会 陈一新发文另有内幕 |
5 | 中共军方传出新消息 |
6 | 重病? 故意示弱? 习满头白发 网:重大政治 |
7 | 挡不住的大萧条来了 |
8 | 不顾反对 万斯宣布… |
9 | 又一重击,习的军中支柱全倒下了 |
10 | 惊传林向阳被抓 习嫡系31军全军覆没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